
男孩被爸爸要求坐后备箱 亲妈气得发抖 安全与感受被忽视
男孩被父亲要求坐后备箱,引发亲母极度愤怒,事件涉及家庭矛盾、孩子安全感受的忽视,父亲的行为被认为是对孩子安全的漠视,引发母亲的强烈反应,事件凸显家长在照顾孩子时,除了关注行为规范,更应重视孩子的安全与心理感受。
男孩被爸爸要求坐后备箱亲妈气得发抖。在广东,一位9岁男孩跟随父亲生活。假期期间,他去找母亲聊天时提到,与父亲和后妈出门时被安排躺在汽车后备箱内。母亲听后非常生气,要求儿子模拟当时的情景,看到儿子蜷缩的样子让她愤怒不已,决定找前夫理论。
据了解,当时男孩的父亲和后妈计划带全家七口人外出游玩,车上需要坐爷爷奶奶、后妈和前夫的孩子、一个小婴儿,再加上男孩自己。由于没有多余的座位,父亲直接让男孩躺进了后备箱。后备箱里还塞了一辆婴儿车,空间狭小闷热,车子开动后颠簸摇晃,男孩差点晕车,下车后很久才恢复过来。
孩子无意间向母亲提起此事,并在现场模仿了当时的情形。母亲得知后非常愤怒,立即找前夫理论,并已将此事诉诸法院,要求变更抚养权。
这种行为确实让人难以接受。把孩子塞进后备箱,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对孩子的安全不负责任。成年人应该明白,后备箱既不透气也不安全,即使多走两趟、换辆车或乘坐网约车都比这样好得多。
此外,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感受往往体现在这些细节中。如果亲生父亲和新家庭觉得孩子的位置最无所谓,孩子心里再怎么不说,时间久了也会变得自卑和敏感。这种“凑合”的做法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但长期下去会造成伤害和隔阂。
真正爱孩子,不仅在于嘴上说几句“我这都是为你好”,更在于把他的感受、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