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期中答卷”:政策发力显效 市场信心逐步修复
楼市期中答卷显示,政策发力已显现效果,市场信心正在逐步修复,经过一系列调控措施,楼市逐渐稳定,投资者和购房者的信心逐渐增强,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市场供需关系逐渐改善,楼市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2025年上半年,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推出超百项政策,精准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信心逐步修复。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收窄,房价环比跌幅趋缓,整体呈现积极修复态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这一趋势可以概括为“向新发展”。去年“9.26”一揽子政策支持下,市场止跌回稳的基础已经形成,为今年的“向新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条件。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在巩固止跌回稳态势的同时,在政策创新、供给优化等多个领域寻找新机会、新方向。
整体来看,行业已进入修复通道,从政策托底向自发修复过渡,企稳基础逐步巩固,但全面复苏仍需政策端持续发力与结构性破局。
从中央层面看,今年以来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升级。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到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再到国常会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政策基调不断强化,释放坚定护市信号。
本轮中央政策主要围绕促需求、去库存、化风险以及构建房地产新模式展开。在需求端,通过降低房贷利率助推住房需求释放,将5年期以上LPR降至历史低位,叠加首套公积金利率优惠,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在供给端,加码存量收储与城中村改造,多地通过收购闲置土地、存量商品房优化供给结构。风险化解方面,“保交房”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商业银行“白名单”贷款审批规模达6.7万亿元,覆盖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交付,有效缓解购房者对交付风险的担忧,推动现房销售比例提升至35.6%。在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方面,自建设“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相关基础性制度有序推进。
相比之下,地方政策更加聚焦,讲究“因城施策”。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5年上半年,全国约170个省市(县)累计出台超340条“稳市”政策,主要围绕激活需求、优化供给两大方向调整优化政策。激活需求方面,公积金政策与购房补贴成为核心抓手。各地涉及公积金调整政策超150条,深圳、苏州等多地大幅提升贷款额度;上半年,全国超60地发布购房补贴政策,形式涵盖现金补助、房票抵扣、电子消费券等多种形式。多孩家庭所享受的补贴尤为突出,多城专门设立了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奖励政策。优化供给方面,各地主要通过“控增量、优存量”的双向调节,为市场复苏注入确定性。控制增量上,多地按照“人房地钱”机制定计划;去化库存上,全国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闲置存量土地的数量超3700宗,总面积超1.96亿平方米,总金额超4700亿元;提高质量上,“好房子”建设持续加速,各地新规涉及住宅层高、实得率、计容规定、隔音降噪等多个细分领域,促进品质升级。
从市场层面看,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在优质供给和改善需求支撑下表现出较强韧性,率先回暖。强二线城市在核心区供应加持下,成交保持平稳增长,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高端楼盘热销成为亮点,印证了“好城市+好房子”的结构性韧性。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仍处于“以价换量”的筑底阶段,城市分化仍是核心矛盾。价格与成交方面,新房市场呈现结构性上涨。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均实现小幅增长,广州、深圳同比增幅超过15%;强二线城市中,杭州、成都等优质改善楼盘持续高热。上半年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上涨1.16%,涨幅较2024年下半年收窄0.26个百分点。改善型需求的集中释放成为上半年楼市的最大亮点。从中指监测的30个代表城市来看,前五个月90-120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保持在四成左右,120-144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首次突破30%,改善型楼盘已占据新房市场主流。产品结构方面,“好房子”的热销印证了当前市场对品质升级的迫切需求。据克而瑞监测,产品力较强的四代宅和新规项目起到了很好的“托举”作用,高得房率的新规项目成为各地楼市“宠儿”。
与新房市场的结构性上涨不同,二手房市场延续“以价换量”行情,重点城市成交量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3.60%,前两个月二手房均价延续去年四季度的修复态势,环比跌幅收窄,但3月以来环比跌幅再次扩大,6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69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5%,已连续38个月下跌。从成交数据来看,上半年深圳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长超30%,北京、上海、广州增幅在20%左右,成都、杭州、苏州、厦门几个强二线城市同比增长超过10%。
2025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呈现“缩量提质”的显著特征。核心城市通过优化供地结构、集中推出优质地块,吸引房企激烈竞拍,而三四线城市因需求疲软导致土地流拍率高企。从供应端看,全国土地市场延续“控规模、提质量”的策略。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同比下降19.4%,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5%,但出让金同比增长27.5%,溢价率提升至10.2%。这种“量跌价升”的背后,是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集中供应。例如,杭州上半年宅地出让金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核心地块成交总价屡创新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上半年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积延续收缩态势,平均溢价率也处于较低水平。这种分化反映出房企在行业深度调整之下,投资策略的根本性转变,即从过去的“广撒网”转向“精准聚焦”。当房企拿地策略趋于一致,叠加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力度增大,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杭州上半年成交的69宗宅地中,53宗都为溢价成交,其中29宗溢价率超40%。再如上海,上半年成交的28宗宅地中,有21宗溢价成交,其中7宗溢价率超30%,2宗溢价率超40%。展望下半年,土地市场“缩量提质”的趋势将持续深化,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仍将保持高溢价成交,尤其是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稀缺的核心地块可能成为房企争夺的“战略资源”,而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暖则要依赖需求端的进一步改善。同时,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城中村改造等政策的落地,也将加速低效用地盘活,为土地市场注入新的供给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