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强行亲孩子致其感染水痘 一次“热情”埋下隐患
一名女子因过于热情强行亲吻孩子,导致孩子感染水痘病毒,这一行为不仅让孩子遭受病痛折磨,还可能留下健康隐患,提醒广大家长,在照顾孩子时,应增强防范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和社交距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此次事件也警示社会,应加强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和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女子强行亲吻孩子导致其感染水痘病毒,提醒家长应增强防范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和社交距离,社会需关注儿童健康,共同营造安全成长环境。
女子强行亲孩子致其感染水痘 一次“热情”埋下隐患!近日,浙江杭州一位妈妈王女士的经历在育儿群里引发热议。她带着刚满1岁的儿子在小区广场玩耍时,一名陌生女子突然上前强搂孩子,并亲了几口。三天后,孩子开始发烧,体温飙升到39℃,身上陆续冒出红色疱疹,就医后确诊为水痘。医生判断,感染源极可能与那次近距离亲密接触有关。
事发当天下午,王女士推着婴儿车在小区广场晒太阳,1岁的儿子小宇正坐在车里啃玩具。这时,一名约50岁的女子走过来,自称是小区新搬来的住户,没等王女士回应,就将小宇从车里抱了起来,还低头在孩子脸颊、额头亲了两下。王女士当时觉得对方“太热情了”,没多想。
三天后,小宇开始莫名哭闹,晚上突然发烧到38.5℃,王女士以为是换季着凉,给孩子喂了退烧药。但第二天早上,孩子体温升到39℃,前胸和后背冒出了几颗红疹子,到了下午,疹子变成了透明水疱,连头皮上都有。夫妻俩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儿科医生检查后确诊为水痘。医生分析说,水痘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唾液接触是重要渠道。如果接触者当时处于水痘潜伏期或发病初期,亲吻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很容易传给免疫力弱的婴幼儿。
很多人认为水痘只是小毛病,但对婴幼儿来说,风险远不止“长疹子”那么简单。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医生解释,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前都有传染性。成人感染后可能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一旦感染,容易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密集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数据显示,水痘在5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最高,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因体温调节能力差,高烧惊厥的概率是大龄儿童的3倍。未接种疫苗的孩子,感染后重症风险会增加5-8倍。小宇因为刚满1岁,还没到水痘疫苗第一剂的常规接种时间,属于易感人群。
王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不少家长分享过类似遭遇:有人带孩子逛超市被陌生导购捏脸蛋;有人在亲戚聚会时长辈强行用自己的勺子喂孩子吃饭;更有甚者,被不熟的邻居抱着孩子“亲个不停”。这些看似“表达喜爱”的行为实则藏着健康隐患——除了水痘,流感、手足口病、疱疹病毒等都可能通过唾液、肢体接触传播。成人对婴幼儿的过度亲密不仅可能传播疾病,还可能让孩子产生恐惧、抗拒等情绪,影响安全感建立。
医生和育儿专家共同呼吁:与婴幼儿互动时,应遵循“三不原则”——不亲吻(尤其是嘴、脸等部位)、不共用餐具、不强行抱逗。如果真的喜欢孩子,可以微笑打招呼、夸一句“可爱”,或在征得家长同意后,轻轻拍拍孩子的手背,这才是既安全又尊重的方式。
万一遇到类似情况,家长应尽量礼貌制止,避免正面冲突的同时保护孩子;接触后及时给孩子洗手、清洁面部,更换衣物;密切观察孩子7-14天,若出现发烧、皮疹、精神差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接触史,帮助快速诊断。王女士的经历也提醒其他家长:疫苗接种要及时,1岁后尽快完成水痘疫苗第一剂,4岁左右接种第二剂,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带低龄孩子外出时,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处,遇到过度热情的陌生人,不必碍于情面,直接说“谢谢关心,孩子怕生,我们保持点距离哦”,才是对孩子最负责的态度。这场亲吻引发的水痘事件撕开了“熟人社会”中对婴幼儿保护的盲区,真正的善意不应以伤害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