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央视曝光零差评背后猫腻 揭秘灰色产业链

访客 2025-07-07 08:26:53 73461
央视揭露零差评背后的猫腻,揭示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这条产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虚假好评,掩盖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相关部门呼吁公众提高警惕,警惕虚假评价的背后可能隐藏的猫腻,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央视曝光了零差评背后的猫腻,揭示了一条涉及虚假评价的灰色产业链,提醒公众提高警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央视曝光零差评背后猫腻 揭秘灰色产业链!央视财经于2025年7月6日曝光了电商平台“零差评”背后的灰色产业链,揭露了网络水军通过隐蔽手段操控商品评价、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以下是事件核心要点及消费者应对建议。

水军机构在小红书、闲鱼等平台用“S蛋”“鱼塘”等暗语发布招募帖,规避平台对“刷单”“水军”等关键词的监管。刷手需伪装成真实买家,按中介提供的图文模板发布虚假好评,单条报酬约5-6元。商家不发货却伪造物流信息(如显示商品发往江苏连云港),制造“真实交易”假象。标价829.9元的商品,刷手实际支付95元,商家返现100元(含5元佣金),以此完成虚假好评。

水军发帖分三类:直接宣传产品功效;潜移默化引导消费(如“补钙首选该产品”);象征性抱怨广告多,回避产品实质问题。在评论区安排“托儿”提问互动,自导自演使用体验。

水军重点服务有差评的商品,通过刷好评、删除差评或伪造“危机公关”(如先发差评再展示“解决过程”)蒙蔽消费者。部分商家索要用户真实手机号,餐后电话骚扰索要好评;或通过“好评送饮料”诱导消费者。

消费者应警惕清一色带精修图的长篇好评,尤其文案雷同的评论。参考中等评分店铺(如4.5分左右),零差评或满分店铺风险更高。重点分析差评是否涉及产品质量(如材质不符、过敏反应),而非物流或包装问题。检查“提问区”是否有真实用户反馈(如效果不佳、成分争议)。注意天猫等平台无差评功能,需结合第三方评测。发现疑似刷单(如不同店铺出现相同好评)可向平台举报。

我国《电商法》第17条明确禁止虚构交易和编造用户评价。尽管平台对敏感词设置警示,但暗语交易仍难根除,需加强算法识别(如异常改价订单)。遭遇虚假宣传可要求平台先行赔偿,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水军产业已形成“中介招募—编辑策划—刷手执行”的成熟链条,通过伪造交易、操控舆论牟利。消费者需跳出“好评陷阱”,结合差评、第三方测评等多维信息理性决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