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超13队赞助商谁最多 阿里四平台“散装”冠名引发热议
关于苏超13队的赞助商情况尚未明确,但有关阿里四平台“散装”冠名的热议引发了关注,阿里旗下四平台作为赞助商,为苏超队伍带来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关于谁是最多的赞助商,目前尚无确切定论,需要等待更多信息的公布。
苏超13队赞助商谁最多 阿里四平台“散装”冠名引发热议。6月30日,阿里旗下三家平台陆续宣布成为苏超三支地方球队的冠名商。淘宝闪购在上午10点宣布冠名常州队,理由包括“常州队是网友淘到的宝,而我们是淘宝”、“阿里动物园想添条恐龙,常州是恐龙孵化基地”以及“常州队像是苏超的优惠券,我们送大额优惠券”。
淘宝闪购这样的大平台赞助地方球队引起了广泛关注。紧接着,支付宝宣布冠名徐州队,花呗宣布冠名无锡队,余额宝也在第二天宣布赞助扬州队但未提及冠名。两天内,阿里旗下四家平台宣布冠名苏超三支球队,这一系列动作值得探究。
有网友调侃这是“阿里的内讧打到了苏超”,实际上这反映了苏超商业合作模式的进一步细化。此前外界传言苏超赞助商“一席难求”,据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苏超一级赞助商已无名额。一些知名品牌受制于赞助商名额限制,开始将合作机会下沉到各个赛区和球队。目前各赛区赞助商的“抢位赛”已经开启,但同样名额有限,一票难求。
苏超一些赛区和球队的赞助商、冠名商多被本地企业提前抢占,确实可以说“留给大厂的球队不多了”。但在阿里旗下三家平台快速捡漏之前,已有动作迅速的大企注意到了苏超地方赛区、球队的潜在商业价值。例如,雀巢冰淇淋成为苏超南通赛区的官方合作商,维达成为苏超南通队的官方赞助商。中国平安也宣布正式成为南通赛区官方合作商,为南通队队员提供“黄金腿”保险。
这些赞助商在苏超联赛进行到第5轮之前就开始布局地方赛区和球队。淘宝闪购、支付宝和花呗的官宣则是对准了本周末即将开启的苏超第6轮比赛。互联网巨头挤不进赛事赞助商名单,只能转而冠名地方球队,成了苏超赛事中的一项新奇观。目前除扬州队外,江苏省其他球队冠名商名额都先后被各大企业抢占。
此外,苏州赛区的赞助商有26家,淮安赛区的赞助商达25家,南通赛区的赞助商有19家,作为客场球队的扬州城市足球队赞助商也达到了21家。体量如此大的企业愿意“下嫁”地方球队,进一步证明了苏超商业价值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从第3轮到第5轮,苏超赛事商业合作规模迎来新的节点。6月30日上午,淘宝闪购最先宣布冠名常州队,占得先机。一个半小时后,支付宝紧随其后,宣布冠名徐州队,并在淘宝的微博下留言:“7月20日,你给我小心点!”当天下午,花呗紧急加入,宣布冠名无锡队,因为“花呗有无息!”7月1日下午,余额宝终于赶上了前三位“大哥”的脚步,宣布成为扬州队“攒”助商,并挑衅花呗:“7月5日先打你”。
这一番内讧式闹腾,阿里系三家品牌成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一波讨论热潮,“阿里散装赞助了3支苏超球队”的话题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表面内讧,实则双赢,成功借了苏超的战火点燃了自家品牌的曝光度。
阿里系品牌玩内讧式的戏剧化营销并不是第一次。6月20日,淘宝闪购推出大额餐补活动,活动首发却被支付宝抢先宣布。淘宝转发支付宝的首发微博,话里夹枪带棒:“???不是说好我的活动我首发,你晚5分钟发吗?”支付宝马上滑跪:“忘了……(要撤回吗?)”此时淘宝闪购弱弱评论:“可是,我才是当事人吧?”喜剧效果拉满。
这种内讧式营销不仅拉近了品牌与受众的距离,也打造出了娱乐性的话题事件,放大了品牌活动曝光度。相比竞对企业京东的早早入局,阿里用好玩的“内讧式营销”成功地化被动为主动。这一营销玩法的出圈也证明了即使入局较晚,品牌也能借苏超的热度“翻身”。
苏超赛事的热度持续攀升。6月16日落幕的苏超第4轮赛事,场均观赛人数达2.58万,创下开赛以来新高。6月29日晚,苏州昆山奥体中心的球场大屏显示,苏州队对阵扬州队的比赛,单场观众人数达到43617人,再破苏超单场观赛人数纪录。
截止7月1日,苏超整个赛事的官方赞助商从6月13日统计的19家再次增至27家。除了阿里三家品牌外,一些知名品牌已经更早一步宣布对地方赛区的赞助。6月29日,深蓝汽车正式签约成为泰州队的冠名商。6月26日,悦达起亚冠名赞助苏超盐城队。
尝到了被苏超热度带飞的甜头,刚刚下注的品牌都摩拳擦掌,为接下来的第6轮和第7轮赛事营销造势。知名品牌都盯上地方球队,苏超这一地方赛事在商业合作上形成了新的规模和矩阵。目前,苏超赛事的火热仍不见衰减的趋势。苏超第6轮赛事已经开启抢票通道,其中,南京赛区已开通大麦APP的抢票渠道。据大麦平台数据显示,于7月5日开赛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京赛区)大麦想看人数已经达到83.3万,同时大麦平台已经显示无票。
未来,留给品牌进驻的空间或许还很大。但入局晚了,连阿里这种巨头都要为赞助商名额挤破头。京东、阿里的陆续入局正在扩大电商和即时零售的新战场。距离苏超第6轮比赛开始还有不到一周时间,是否还会有知名企业宣布地方球队赞助商?品牌还会有更多新鲜玩法吗?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