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实探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芯片国产化算力占比超85% 服务京津冀90%需求

访客 2025-07-16 19:21:09 50892
全球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实地探访,该中心采用先进的芯片国产化技术,算力占比超过85%,服务京津冀地区90%的需求,该中心具备高效的液冷技术和智能计算能力,为各行各业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科创板日报》7月16日(记者 李明明)提及内蒙古,人们总会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牧歌画卷。但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中心城区向南行进20多公里,眼前不仅有青山绿水与辽阔草原,更矗立着一座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一代数智基础设施。

作为云计算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移动以大算力支撑大模型发展,统筹规划了“N+X”智算中心布局。其中,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智算规模达6.7EFLOPS,是全球运营商最大的单体液冷智算中心,也是中国移动集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保障最完备的中心节点。

日前,《科创板日报》记者在该数据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深入了解这座草原之上的智算基础设施全貌。


(记者 李明明摄)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

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中心城区向南行进20多公里,便到达了和林格尔新区,成片的数据中心在蓝天白云下整齐排列。这里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也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

其中,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是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总占地面积1402亩。

刚踏入中心,扑面而来的未来感仿佛把人拉进了科幻电影。跟随讲解员,《科创板日报》记者沿走廊深入,抵达智算心脏——一排排机柜整齐地排列,上面闪烁着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宛若银河倾泻,维系着整座“数智宇宙”的澎湃算力。

据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王科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呼和浩特数据中心2012年开工建设,2016年正式投入运营,数据中心肩负国家东数西算布局中“援京助东”的算力使命,既能满足京津冀高实时性算力需求,也能为长三角等区域提供非实时算力支撑。

中国移动为此投入了巨量的资金支持——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总体投资约400亿元,规模和业务承载能力均为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之首。目前,园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约142万㎡,已建成10栋数据机房、6栋配套用房,土地利用率约65%。

2023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横空出世,掀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AI浪潮。而想要在AI浪潮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拥有强劲的AI算力支撑。因此,数据中心,作为AI算力的核心基础设施,成为行业重点建设的对象。


(记者 李明明摄)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功效,减少散热耗能,液冷技术已成为新建数据中心的必选项,王科峰表示,中心之所以采用液冷技术,是因为当单机柜功率超过20至25千瓦时,传统风冷散热易在局部形成热点;采用液冷技术对芯片实施精准冷却,可有效消除热点,并支持在机柜内部署更多服务器。

此外,项目选址呼和浩特,源于此地得天独厚的资源、气候、地理优势。

比如,绿色低碳早已是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所向。此前国家出台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到,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5以下。

而内蒙古新能源年发电量全国第一,风电装机量全国第一,绿电使用成本全国最低。绿电比例高,是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显著优势。据了解,2024年园区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为1.23,运营收入16.3亿元,电量6.55亿度,电费近2.4亿,电费每度0.365元(含税),2024全年绿电占比69%。

此外,王科峰介绍,这里年平均气温7.7℃左右,天然环境就能给数据中心自然散热,使得用电成本大幅降低。

本土化率达85%

芯片和算力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倒逼国内算力产业链加速自主化进程。

目前,中国移动已实现五类国产化智能算力芯片落地与实际应用,特别是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智算服务器整机、软件主要由中国厂商提供,智算芯片也大量采用本土厂商产品。

那么,中心与哪些本土芯片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王科峰表示,在软硬件设备方面,芯片国产化算力占比超85%,含五类本土芯片,包括天数智芯、华为昇腾、壁仞、昆仑芯等,现有训练卡1.98万张,推理卡也近万张(NVIDIA显卡30、40系列等)。


(记者 李明明摄)

此外,园区现有算力11400P,90%的算力资源用于服务京津冀地区客户,智算业务涵盖训练、推理全场景,可以提供包括异构算力、分布式存储、网络等IaaS基础设施服务,以及基于九天大模型和第三方平台赋能的AI开发框架和AI使能的PaaS服务,并构建了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MaaS服务。

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突破生态壁垒,实现多元芯片的异构混训(如“三芯混训”)?

王科峰解释,如果把多元算力比作一片星罗棋布的群岛,过去每座“芯片岛”都筑有高墙,彼此孤立,中国移动要做的,是让不同岛屿之间架起高速航道,最终形成一片融合、流动的“算力海”。为此,一支跨芯片、跨架构的“混训舰队”正日夜试航:

在多元异构算力整合方面,中国移动持续攻坚“多芯片混训”技术,打破 GPU、NPU、CPU 等不同算力竖井式生态隔离,实现多元芯片的统一算力池化。当前,“双芯”混训最优训练效率已突破 90%;“三芯”混训已完成首轮验证,初步投入生产运行。

总体而言,中心智算业务体系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智为引擎,形成了以移动云、IT云、网络云三大中心云,联动12个盟市边缘云,构建成多级立体泛在算力架构,并与200G/400G OTN全光底座的云专网、AI使能平台深度融合,通过不断提升算力规模和种类,构筑了云边端立体泛在、多层次的智算体系。


(记者 李明明摄)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算力筑基,创新加速。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从政务到工业,从物流优化到能源研发,算力正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据了解,平台中心已落地了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2000亿参数)、中国石油昆仑大模型(3000亿参数)、百度文心千帆边缘推理,并完成 10 个通用大模型、3000 亿参数规模的训练任务。以及云游戏、云渲染等智算应用,并已形成了面向个人、家庭、政企三大市场提供的包括AR、VR、娱乐、智能家居、大模型训练推理、AI平台等智算服务。

在定制化服务能力方面,针对私有化部署需求,中心可提供一体机等多种交付形态,确保模型能力快速落地。中心秉持“模型锻造能力、推理变现价值”的理念,现已建成集团内规模最大的智能训练中心,面向渲染、游戏、电竞、智能搜索等行业提供推理服务。

目前,已有内蒙古省内外党政、金融、互联网等113家行业客户入驻园区。依托“九天”已孵化政务、医疗、工业、能源、教育等 40 余款行业大模型。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行业模型的深度应用与场景拓展,实现“赋能千行百业”。

典型落地案例包括:在客服领域,赤峰市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已部署客服语言大模型;中国移动 10086 人工客服系统亦完成大模型升级并投入运营。在能源与矿山领域,矿山大模型已在能源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字节、智谱、滴滴、阿里云、北京城建、瞳感科技等大型科技企业也入驻了中心。

针对多租户模型高效训练问题,中国移动首创容器弹性资源管理KOSMOS架构,实现租户间安全隔离,确保多租户环境下的数据隐私与操作独立性,使国产万卡算力资源分钟级拉起,并确保AI任务内节点间的通信链路最优,从而大幅提升整体计算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当前,作为数智时代生产力之源的算力,正定义着新的生产力形态和国家治理模式。有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中心已经做好了宏伟的未来规划,王科峰介绍,结合技术演进趋势,预计训练与推理的算力配比将演进至约 1:10。中心将以“中心+边缘”协同的方式,通过推理持续向产业链下游输出 AI 能力,全面支撑人工智能在垂直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中心正按国家 “十万卡级科技创新集群”要求,储备基础资源与配套设施,唯大规模组网方案尚存挑战,年内落地进度尚待明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