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严肃警告:天气炎热时,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别太大意了 高温下的“隐形雷区”
随着天气变热,高血压患者需特别警惕,医生警告,高温下高血压患者最怕三件事:剧烈运动、忽视药物使用和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这些行为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增加中风风险,高温下的“隐形雷区”需引起高度重视,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避暑降温,遵循医嘱,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生严肃警告:天气炎热时,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别太大意了 高温下的“隐形雷区”!河南这几天的热浪比往年都要猛烈,体感温度经常达到40度,甚至有些地方地面热得能煎鸡蛋。这种天气下,门诊里最多的不是中暑的年轻人,而是血压突然升高的老年人。很多人以为高血压是冬天的事,其实夏天才是真正的“隐形雷区”。
这么热的天,高血压患者最怕的不是高温本身,而是因为高温做出一些错误选择。建议高血压患者宁可在家吹空调,也不要硬撑着出去凑热闹。尤其是以下几件事,尽量避免:
早上太阳刚出来就去晨练。很多老人习惯天一亮就往公园跑,觉得清晨空气好。但夏天的清晨气温升得快,湿度高、氧含量低,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年纪大的人血管弹性差,一热一动,血压容易失控,甚至诱发中风。
突然猛灌冷饮或冰水。虽然天热想喝口冰的很正常,但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量和速度。血管在高温下本来是扩张的,猛地灌下冰水,血管瞬间收缩,血压会飙升。很多人喝完一瓶冰水后,几分钟内就会出现头晕、心悸,甚至恶心呕吐。
白天顶着太阳出门办事。不管是去银行、超市还是串门,夏天中午这段时间阳光最强烈,紫外线最强。特别是老年人,不少人本来血压就不稳定,暴晒一会会导致皮肤脱水、血容量下降,血压掉得很快。有些人以为自己低血压,结果回家一量,发现血压先降后升,反而更危险。
户外劳动不避暑。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硬朗,干点农活、搬点重物没事。但高温下的劳动对身体消耗极大。出汗多、钠流失快、血液浓缩,心脏负担会陡然增加。曾有建筑工人中午还在楼顶搬砖,结果突然胸闷、恶心、四肢发凉,送来时已经是热射病前兆,血压高得吓人,差点危及生命。
不开空调怕“受凉”。很多老年人总觉得空调风“吹着难受”、“容易感冒”,宁愿开窗扇扇子也不肯开空调。但持续处在30多度的环境下,身体散热困难,核心温度升高,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会持续偏高。相比吹空调的那点“凉气”,热着热着中风的风险更现实。
夏天擅自减药或停药。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行为。很多患者一到夏天就说自己血压“降下来了”,就自己减药、隔天吃、甚至停药。表面上看血压低了,但这其实是身体在高温下“假性正常”。一旦遇到突发刺激,比如情绪波动、饮食失控、天气骤变,血压可能比冬天还难控制。更糟的是,一旦停药后再重新吃药,身体反应和耐受性也会变差,反而更难调回来。
夏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并不是不能出门、不能活动,而是要掌握节奏和方式。比如出门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高温时间,衣服要透气,水分要按时补充,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每两小时喝200毫升水,不渴也要喝,这是对血管最基本的保护。
睡眠也很重要。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晚上睡得晚、白天醒得早,睡眠质量差,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早晨容易飙高。调整作息,保持足够睡眠比吃几片药更重要。
饮食方面,夏天要清淡,高钾低钠。多吃绿叶菜、水果、豆类、海带这些食物,少点油腻。含钠饮料如某些运动饮料、功能饮料,虽然标签上没有“盐”两个字,但钠含量惊人,是血压的大敌。
夏天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是全身性的,不仅仅是“热不热”的问题,而是心脑肾都在受累。希望高血压患者能够重视起来,合理安排生活,确保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