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专家:国际刑事法院已沦为霸权工具 公正性受质疑

访客 2025-07-14 15:34:30 65166
专家指出,国际刑事法院已被视为霸权工具,其公正性受到广泛质疑,一些批评者认为,该法院在处理某些案件时存在偏见和不公正行为,导致国际社会对其信任度下降,国际社会需要对该法院进行改革和加强监督,以确保其公正性和独立性。

专家:国际刑事法院已沦为霸权工具 公正性受质疑!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立场明确:公正性不能沦为霸权工具。国际刑事法院(ICC)最近成为国际舆论焦点,中国代表的表态直指问题核心——“公正性不能搞双重标准,审判必须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这句话揭示了ICC近年来最受争议的问题:它是否已经变成某些大国操控的政治工具?

专家:国际刑事法院已沦为霸权工具 公正性受质疑

回顾历史,ICC的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议。它并非联合国下属机构,而是由《罗马规约》缔约国自愿组成,理论上应独立运作。然而,现实中某些大国屡次绕过联合国安理会,直接施压ICC对特定国家领导人发起调查,甚至发出逮捕令。这种操作让人质疑所谓的“国际正义”是否只是强权政治的遮羞布。

专家:国际刑事法院已沦为霸权工具 公正性受质疑

中国强调,ICC若要对一国领导人采取行动,必须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这基于国际法的现实考量。例如,2005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593号决议,将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移交ICC处理,被视为合法范例。但近年来ICC的行动却频频偏离这一原则。2023年ICC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逮捕令引发巨大争议。俄罗斯并非《罗马规约》缔约国,理论上不受ICC管辖,但西方国家极力推动并公开支持这一决定。相比之下,ICC对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行为调查却屡屡受阻,最终不了了之。这种选择性执法印证了中国的担忧——如果国际司法机构沦为政治工具,它还有何公信力可言?

美国的角色尤为耐人寻味。它一方面拒绝加入《罗马规约》,声称ICC无权审判美国人,另一方面却积极推动ICC对敌对国家领导人采取行动。这种态度让ICC的独立性备受质疑。更讽刺的是,ICC近年来的一些行动几乎与美国的政治议程高度吻合。非洲国家领导人的调查频次远高于西方国家,甚至被批评为“新殖民主义司法”。非洲联盟多次抗议ICC的偏见,甚至集体威胁退出《罗马规约》。这种局面不禁让人想起中国代表的警告——国际机构若不能自重自守,最终只会失去价值。

ICC的困境并非孤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近年来也因政治化操作饱受批评。某些大国利用IAEA的报告作为施压工具,导致其科学独立性遭到质疑。如果ICC步其后尘,只会重蹈覆辙——当司法被政治绑架,正义也就成了笑话。

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国际司法必须公正,不能成为霸权主义的打手。真正的多边主义应当尊重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而不是让个别国家私设公堂。未来,ICC能否摆脱政治操控,重回法治轨道,或许将决定它是否还能被称为“国际正义的守护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