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降温,猪价下跌“势不可挡”? 供应过剩压力再现
受一夜降温影响,猪肉市场出现供应过剩压力,猪价下跌趋势明显,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猪价持续下滑,形势严峻,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养殖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调控,确保猪肉市场平稳运行。
一夜降温,猪价下跌“势不可挡”? 供应过剩压力再现!近期,集团猪企月初缩量,养殖端看好7-8月猪价前景。加之持续高温天气导致生猪育肥增重节奏放缓,阶段性供应格局偏紧,部分二次育肥集中补栏标猪进一步截留屠企上猪表现,国内猪价大幅冲高。然而,基于母猪存栏变化,理论上三季度生猪供应将环比增加,二育提前入场也增加了产能后置的压力。从消费角度看,猪肉购销处于季节性淡季,天气炎热加上学生放假,居民家庭需求不足,白条购销冷清,主流屠企订单偏少,开工率低位运行。因此,生猪涨价仍面临一定压力,猪价存在高位回落的可能性。
据机构数据分析,此前外三元标猪价格曾冲高至15.4元/公斤,相比6月中旬上涨了1.49元/公斤,涨幅为10.7%。支撑猪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是自5月以来,南北地区气温升高,标肥价差倒挂,市场中大猪出栏情绪高涨,进入6月末以来,中大猪存栏减少,且天气炎热导致标猪上肉节奏减慢,供应过剩压力减轻。此外,月末月初集团猪企缩量挺价,加剧了标猪出栏减量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生猪供应压力减轻,市场对猪价前景乐观,看涨7-8月份的情绪转强,多地二次育肥现象增多,进一步截留市场适重猪源,增加了阶段性缺猪的压力。
在这些因素作用下,近期猪价超预期上涨。但需求承接不足,生猪价格上涨后购销格局发生变化。一方面,养殖端挺价松动,集团猪企认卖积极性增强,规模猪企降价增量卖猪,市场落袋而安的现象增多,供应水平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猪价上涨,二育补栏成本上升,虽然市场看涨后市,但由于母猪存栏变化,生猪供应趋势宽松,产能存在后置的担忧,二次育肥情绪逐步谨慎。再加上消费需求处于淡季,下游白条走货承压。
受多空调整影响,猪价走势转弱,预计7月6日外三元标猪报价将跌至15.2元/公斤。未来需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以及屠企开工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