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专家称凭MBTI判人岗匹配恐适得其反 人格测试引发争议

访客 2025-07-08 14:42:45 23661
专家指出,仅凭MBTI进行人与岗位的匹配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人格测试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和潜力,MBTI等人格测试引发争议,一些人认为它们过于简化复杂的个人特质,可能导致误解和偏见,企业和个人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做出职业决策,摘要结束。

专家称凭MBTI判人岗匹配恐适得其反 人格测试引发争议。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贵州某公司在招聘过程中要求求职者完成多达550道题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面试审核的重要标准。一名求职者因性格测试结果显示为外向型(“E”人)而被告知不适合该岗位,未能进入后续环节。

专家称凭MBTI判人岗匹配恐适得其反 人格测试引发争议

该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回应称,这套测试是“目前全国最专业的”,旨在评估求职者的执行力、分析能力和策划力。虽然承认测试结果并非100%准确,但认为其与实际情况接近。公司为每份测试需支付99元费用,主要关注测试结果中的“工作分”和“财富分”。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公司倾向于招聘内向型(“I”)人格的员工,“E(外向)人肯定不要”,理由是认为“E人跳槽几率高”。

专家称凭MBTI判人岗匹配恐适得其反 人格测试引发争议

MBTI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通过测试题将人格在四个维度上分类,最终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例如“ISTJ”型。针对此做法,律师指出其可能涉及就业歧视。根据《就业促进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劳动法》第十二条也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应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受歧视。将人格测试结果作为硬性筛选标准,可能违背了上述法律精神。

专家称凭MBTI判人岗匹配恐适得其反 人格测试引发争议

心理学专家对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也提出质疑。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心理咨询学家陈志林认为,在招聘中使用MBTI测试并不十分可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测试结果容易失真,难以作为录用决策的科学依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