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别拿“高温刺客”不当回事 防暑降温需重视
人民网报道:随着气温不断攀升,"高温刺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存在,防暑降温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起来,高温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请广大市民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近日,西安、武汉、青岛等地出现多例热射病病例。这种夏季健康的“头号杀手”致死率较高,必须加以防范。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新疆、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局地气温达40℃以上,不少地方出现“桑拿天”和“烧烤天”。积极应对高温考验,防范相关风险隐患,事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温天气持续,生产生活仍需继续。各地各部门应做好预报预警、用电管理和环境改善等工作,为广大群众送去清凉。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我防护,确保自身安全。防暑降温不仅需要提高主动意识,还需要增强防护知识。从饮食调节到运动贴士,从通勤出行到必备药品,更好掌握防暑技能,才能平稳度夏、清凉度夏。
盛夏时节,许多劳动者仍在坚守岗位。快递小哥、公安干警、建筑工人、环卫人员等户外工作者顶着酷暑坚持工作,为确保城乡安全稳定运转和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付出辛勤汗水。对他们的致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清凉权益”,守护尊严感和获得感,体现的是政策的刚性,彰显的是社会的温度。
一把“遮阳伞”需要各方共同撑起。近段时间,多地发布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通知。政策好更要执行好。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畅通投诉渠道,确保将关怀送到劳动者心坎上,同时严肃惩处违规行为。用人单位肩负防暑降温主体责任,必须确保工作时间符合规定、津贴待遇及时发放、工作环境得以改善,有效防范职业性中暑事件发生。有的地方建立弹性工作制度,明确因天气原因迟到缺勤不计入考核;有的村庄更新智能喷灌设备,以科技力量护作物、省人力;有的单位主动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将风险消除于未萌。这些措施彰显了安全发展的理念与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要求相关地方与单位在防暑降温工作中不仅要守“底线”,还要冲“高线”。一方面,把工作做到细处,让防暑措施更多样,让工作环境更舒适;另一方面,把问题想在前面,及时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津贴发放等新问题。
一处纳凉驿站、一碗绿豆汤,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劳动者带来更多凉意,贴心的举措和悉心的关怀是最好的“解暑药”与“清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