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员在深圳住4平米车里 3年省10万 在风景中找到自由
一名程序员在深圳选择住在仅有4平米的车内,历时三年,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了高达十万的费用,尽管生活空间有限,但他却能在城市的风景中找到自由和乐趣,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现代城市中的独特现象,一些人通过降低生活成本来实现经济自由,即便在狭小的空间里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
程序员在深圳住4平米车里3年省10万。41岁的程序员张运来在深圳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居住方式——住在车里。面对深圳高昂的房价,他既不买房也不租房,而是将特斯拉作为自己的家,在深圳湾公园洗漱、睡觉。他说:“深圳湾1号的富贵人家在看风景,而我就在风景中。”
这种生活方式与日籍作家吉井忍在东京的生活有些相似。吉井忍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却与更广阔的世界产生了联系。而在深圳,张运来已经这样生活了四年多。他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找到了更大的自由。
张运来喜欢把车停在深圳湾公园的7号停车场,因为它离海最近。每天早上醒来,他打开车尾厢门,阳光洒进车内,可以看到蓝色的大海和远处的深圳湾大桥。这样的景色让他感到非常满足。他每月的开销不到1000元,包括停车费和充电费。对他来说,这辆车就像一个移动的家,可以随时改变位置,享受不同的风景。
虽然车内的空间只有4平方米左右,但车外的风景非常美丽。他觉得比起空间,更重要的是环境。车里的床只占了一半空间,另一半还能放一些杂物和小桌板,用于临时工作。他尽量让床平整,座椅放倒后加上两块木板,形成一张1.8米长、0.6米宽的床,足够他使用。
早上起床后,他会拿着牙刷穿过绿荫,吹着海风走到公共洗手间洗漱。深圳湾公园的公共洗手间非常干净,没有异味。他觉得在大自然中刷牙洗脸的感觉很美好,仿佛每天都在度假。
最初,张运来并没有想过住在车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特斯拉展厅看到后排座椅放了一张床垫,深受启发。他觉得这相当于有了一个移动的空调房。住在车上,洗衣服是个问题,但他买了一个车顶行李架,每周回家时用家里的洗衣机一次性洗完衣服。他还喜欢健身,办了一张五年的健身卡,每天洗完澡再回车里睡觉。
周一到周四,他住在深圳湾公园;周五开车回家。老家距离深圳大约300公里,只要有双休日,他都会回家。回家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每到周五他都很开心。他可以在家里陪伴家人,与儿子打枪战,带孩子们去公园唱歌,还在楼顶开辟了两个小菜园。这些都让他感到幸福。
尽管有人认为他住车里是为了省钱,但他的目的并不是如此。他更看重的是生活的丰富和快乐。他花了不少钱购买自行车、音响、录音设备等,这些都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情绪价值。他觉得这些东西比租房更有意义。
张运来曾在老家远程办公,后来因为公司解散不得不重新找工作,最终来到深圳。他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工作,压力不大,下班后很少加班。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但生活上确实不方便。租房时无法办理停车证,只能停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被交警抄过一次牌。于是他决定不再租房,直接住在车里。
住在车里的三年,他也遇到过一些麻烦。比如有时候会被冻醒,车里光线不够,还有蚊子和蟑螂的问题。他买了遮阳帘、挂灯、蚊帐和粘蟑螂板来解决这些问题。下雨时会影响睡眠,但大多数时候,深圳湾公园里的自然声音还是很疗愈的。
家人并不支持他住在车里,父母希望他回家,毕竟年龄也大了。他也有遗憾,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但每个周末能回家,他已经感到很幸福。他觉得在深圳可以多赚点钱,为将来留条后路。
在深圳,他感受到了城市的奋斗氛围,但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经常去同一家店吃饭,与店员建立了默契。有时露营时也能遇到朋友,但一直没有找到健身搭子。他越来越喜欢住在车上的生活,觉得这种方式给了他更大的自由。即使有一天被裁员,他也可以回到老家,那里有家人和美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