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评“本升专”成为新热潮 逆向流动推动教育转型
近期媒体关注到一种新趋势,“本升专”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加深,逆向流动现象逐渐显现,推动教育转型,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进入专科学校学习,以获取更实用的技能和更直接的就业途径,这种变化反映了教育领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与调整,也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本升专”反映了教育体系对“育人”与“育才”的重新平衡。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常被实用主义主导,过于重视技术而忽视人文素养,导致学生被视为单纯的技能人才。如今,职校正经历价值重构,例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职业适应性测试集中在政治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潜质上,面试环节更关注心理素质和职业规划。当本科毕业生带着通识教育的基础进入技能训练,实际上是在建立一种能力衔接机制,用理论素养结合实操训练,培养既懂原理又能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现象还打破了“唯学历论”的束缚,使教育回归到“学以致用”的本质。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学历与就业之间的强关联逐渐减弱。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科学家攻克关键技术,也需要能够将图纸变为产品的技能人才。高铁列车和智能制造的背后,正是无数技术工人的精密操作。这场“逆向镀金潮”响应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标志着中国教育体系开始构建分类发展、各美其美的新格局,也意味着人才评判标准从纸面文凭转向实践能力。
无论是“专升本”还是“本升专”,其核心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在选择时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而不是盲目跟风。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和民生的桥梁,需与时俱进,注重技术应用、问题解决和跨领域协作能力,及时调整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布局新兴学科,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路径,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力的载体”,而非“知识的容器”。当更多学子摆脱学历枷锁,在技能领域攀登新的高峰;当更多院校打破身份隔阂,回归育人本质,这场“逆向流动”终将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
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中,多个专业备注招生对象为本科毕业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传统观念中,专科到本科被认为是“上进”,本科读专科则被视为“逆行”。然而,该校连续四年的招生数据却显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从2022年的30人到2024年的70人,再到2025年的135人,专业范围也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扩展到动车组检修技术和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等轨道交通核心领域。该校还与众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组建订单班,每年签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近70%,促进了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更好对接。这种看似非常规的教育选择,实际上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也是中国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