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血铅异常幼儿园老师发声 违规添加剂致幼儿中毒

访客 2025-07-07 20:53:56 71828
近日,某幼儿园老师发声,指出违规添加剂导致幼儿血铅异常中毒,据调查,该幼儿园存在不当使用添加剂的问题,可能是造成幼儿血铅中毒的主要原因,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幼儿饮食安全,涉事幼儿园已采取相应措施,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此事,幼儿园老师揭露违规添加剂导致幼儿血铅中毒事件,引起社会关注,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此事,呼吁加强监管确保幼儿饮食安全。

7月3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称,7月1日,麦积区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众反映,查获一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目前,已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立案侦查。

血铅异常幼儿园老师发声 违规添加剂致幼儿中毒

多名血铅异常幼儿家长表示,事发前一段时间,孩子们出现恶心、腹泻、腿疼、肚子痛等症状。起初,家长们并未将孩子的症状与幼儿园联系起来。事后,一些患儿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也有家长带孩子跨省前往陕西西安医治。

血铅异常幼儿园老师发声 违规添加剂致幼儿中毒

家长们直到拿到医院检查单后才确信孩子中毒的事实。公开信息显示,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金50万元,业务范围是“日托制学前教育”。家长们选择这家幼儿园主要是因为居住在附近小区。

血铅异常幼儿园老师发声 违规添加剂致幼儿中毒

有患儿母亲称,孩子一直喊腿疼,当时以为是缺钙。后来,幼儿园里有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并带孩子去医院做了全身体检,检测结果为血铅中毒。消息在家长之间传开后,有人怀疑是自家装修或玩具的问题,甚至更换了餐具,但血液中的铅含量依旧无法降低。家长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想到问题会与幼儿园有关。

家长提供的照片显示,孩子的牙龈出现了黑色斑点,并伴有微量脱发的迹象。因私下带孩子去检查血铅的家长越来越多,部分幼儿检查出血铅中毒且同属一家幼儿园,家长们开始怀疑幼儿园。7月1日起,陆续有家长前往涉事幼儿园讨说法。

医生表示,通常患儿指标在250μg/L以上或有明显症状时建议住院治疗,通过输液、吃药等方式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铅含量。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数值不够,建议回家观察。每个人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不一样,一期治疗通常需要3天,如没有好转则需延期。

有的家长为了证实检测数据无误,与患儿同时做了血铅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涉事患儿的血铅含量是家长的12倍多。

7月3日,天水市麦积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医疗保障及调查处置等工作。目前,对血铅异常幼儿的医治和营养干预、心理疏导等工作正在科学有序进行。已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立案侦查,对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将严肃追责。

律师付建表示,幼儿园负责人可能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如果使用的添加剂超出允许使用的范围或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若使用的是法律、法规禁止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添加的物质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则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付建认为,在责任划分方面,幼儿园负责人可能会被划为主要嫌疑人,实施了直接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决定使用添加剂、具体操作添加等。添加剂供应商一般是从犯,为犯罪提供了帮助,在量刑时可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行政问责方面,监管部门若存在渎职,如没有定期对幼儿园的食品进行检查,或者接到举报后仍不作为,则相关人员可能面临行政问责和刑事问责。相关责任人员可能会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还可能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刑事问责方面,若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情节严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刑法规定,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家长有权起诉幼儿园和添加剂供应商,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幼儿因铅中毒导致永久性认知障碍,有可能支持终身赔偿请求。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