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轻信哺光仪伤到孩子右眼 商家虚假承诺惹祸
家长因轻信哺光仪的治疗效果,导致孩子的右眼受到损害,商家虚假承诺,不负责任的行为引起了严重后果,经过调查,这种哺光仪并未经过科学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法保障,家长应该提高警惕,谨慎选择孩子的治疗方法,避免受到不实宣传的影响,此事件提醒我们,保护孩子的健康需要谨慎和理性,家长应增强对产品的辨别能力。
去年6月,山东青岛的郭女士花费2.18万元租赁了一台艾尔兴哺光仪。五个月后,她12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右眼黄斑病变”。
郭女士回忆,她在青岛市一家新开业的维仕视保店咨询时,老板声称艾尔兴哺光仪近视控制率超过96%,安全无副作用,甚至承诺使用后永远不会近视。郭女士带女儿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认女儿双眼视力1.0且眼底正常后,于2024年6月10日签下五年租赁合同并支付了2.18万元。商家仅教授了使用方法,未提及任何风险。
2024年10月,郭女士的女儿在学校体检时反映视物模糊,中心有遮挡。同年12月,郭女士带女儿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右眼黄斑中心凹处可见椭圆体带连续性中断”,医生建议停用哺光仪治疗。随后,郭女士又带女儿到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等三甲医院检查,结论均为双眼屈光不正及右眼黄斑病变。青岛眼科医院诊疗意见注明:右眼黄斑部改变不排除与哺光仪照射有关。
2025年4月,郭女士以“违法经营医疗器械造成严重事故”向派出所报警,并通过12345分别向青岛市市南区卫生健康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这家维仕视保店工商注册为维视视力咨询服务中心,没有医疗器械经营销售资质。在郭女士举报后,商家注销了个体工商户并拆掉门头闭店。
出问题后,苏州艾尔兴公司医务部工作人员吕先生要求郭女士提供医院诊断结果。在此期间,艾尔兴公司分多次支付了检查、交通、住宿、营养费等共计13000余元。6月30日,吕先生回复媒体称,从经验来看不像是产品导致的问题,因为仪器是双眼使用而郭女士女儿是单眼出现问题。他表示,在责任判定之前,公司可以垫付诊断费用,计划找顶级的眼底学专家诊断,如果是仪器造成的肯定要负责。
据一些厂家宣传,哺光仪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低强度红光照射眼部,引起脉络膜血流增加,进而增加脉络膜厚度、血液循环及供血量,弥补阳光光照不足导致的近视加深。2008年,艾尔兴的哺光仪成为最早上市的产品,最初用于弱视治疗;2014年更新换代后用于近视治疗。但高能量红光对视网膜具有损害性。
实际上,哺光仪在安全性上一直存在争议。2023年,《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了一名12岁女孩因使用艾尔兴哺光仪激光辐射治疗近视眼,几个月后造成视网膜黄斑光损伤。为了加强监管,国家药监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发布通知,明确要求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类产品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自2024年7月1日起,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