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长途转运救护车的“利”与“乱” 收费争议引关注
关于民营长途转运救护车的收费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其涉及利益与乱象并存,本文探讨了民营救护车在运营中的利益与混乱现象,尤其是收费争议,这一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以确保公众在紧急医疗转运服务中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救护车跨省转运800公里收费2.8万”事件引发公众广泛关注。4月8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唐某某因病情危重需转运至上海治疗,诊治医生联系了民营的南昌赣医医院救护车。家属支付了转运费2.8万元,事后质疑收费无明细、无发票。
6月18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称,江西省儿童医院派出两名医护人员随车护送,并携带使用ECMO等相关抢救设备和药品。调查发现,南昌赣医医院存在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责令其退回不合理收费,并暂停医疗转运服务。通报还表示将进一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核查,如发现违规违法问题将严肃查处。
随着事件细节披露,社交平台上的舆论出现反转。除了对“天价转运费”的指责,亦有不少网友指出使用ECMO设备成本高昂,“ECMO一响,黄金万两”。甚至有人对患儿家属发起网暴,称这是现实版“农夫与蛇”。
6月24日,患儿亲属回应称,患儿转运前已使用江西省儿童医院的ECMO设备,平均每小时维护费176元,随车期间并未更换;2.8万元仅为车辆使用费,全部转至司机个人账户。事后江西省儿童医院对其表示,医院与转运方并无关联,未从中获益,也无法提供价格明细以及发票。
上海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员盛义钧从业超过十年,多次参与病患跨省转运。他表示,类似危重症、转运距离近千公里的案例并不鲜见,如上海派车前往福建泉州,携医护团队直接在当地ICU完成手术,再带患儿转诊至上海,费用合计3万多元,包括车费及医生出诊费。
在他看来,一些网友关于ECMO设备开机费、折损费的言论明显有悖医疗常识。使用ECMO设备技术门槛高,上车前就会用到,不可能中途关机更换,且车上无手术条件;至于发票争议,他坦言一些民营救护车会开货运票,就算开医疗发票,也不会包括全部费用,因为其中一些收费说不明白。
他认为,争议背后是非急救转运领域绕不开的供需难题。一些地方财政养不起救护车,民营力量的加入确实缓解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但监管缺失、收费标准空白,也催生出种种转运乱象,亟待相关部门出台统一规定。
盛义钧介绍,他们急救中心与儿科合作较多,长三角范围内一辆车一天最多能跑三趟。基本是上海儿科医院的医生、护士带着设备直接去外地病房,在当地ICU里做手术。车上一般配备主任医生团队3人,急救员2人,压缩氧气8个,最多可以带12个,测算过ECMO设备供氧、耗电的量,基本上海周边1000公里半径之内都能转运。
费用方面,以前车费11元钱一公里,现在涨到一公里13元左右。医生的费用包括出诊费加上手术费,总费用约3万元左右。急救中心最远的一次是从甘肃酒泉转运一名骨折病人到上海,单程2800公里,两个急救员轮着开了三十多个小时。
关于ECMO设备,盛义钧表示,使用ECMO的多是肺部已经感染,发展到呼吸衰竭性障碍的患者。如果要用到ECMO,上车之前就会用,因为它不可能中途关掉;而且车上没有条件做手术,所以这东西车上备着也是白费。他也不相信民营救护车队会买一台ECMO,因为做ECMO置管手术要求很高,做得不好后果严重,他们不可能专门养个医生做这手术。一些民营救护车队所谓的设备费、折损费,其实多是医院跟车医生的“随车费”。
在非急救转运领域,市场巨大但缺乏明确管理主体,难免出现欺行霸市、利益输送。有些地方财政养不起那么多救护车,国家也没有标准,基本上都是医院养。在上海,病患没有特别危重时,就近救济,先把命保住,再选择转院。非急救送回家的,哪怕是到6楼到7楼都给你爬上去,同样情况给民营的收费,上个6楼得三五百。
盛义钧认为,国家层面、卫健委应如何规范,出政策规章,从底层设计上有一个框架,收费标准哪家来定,这个东西一定要拿到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