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财相流泪不止 财政压力引市场动荡
英国财相面临财政压力,导致市场动荡不安,情绪失控流泪不止,当前英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财政压力加剧,引发市场担忧,这一情况对全球经济形势也带来一定影响,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字左右,具体字数请以实际为准。
当地时间7月2日,英国下议院的首相质询环节进行得如火如荼。午餐时分,镜头突然转向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她抬手轻拭眼角,泪痕清晰可见。这一幕迅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反应:国债收益率飙升,英镑汇率跳水,中型股指重挫,一场“股债汇三杀”的风暴席卷伦敦金融城。
市场如此剧烈的反应让人联想到2022年特拉斯“迷你预算”风波。唐宁街迅速启动危机公关,财政部发言人称里夫斯是因为“个人问题”失态,但这并未平息外界的猜疑与不安。人们开始猜测,这是否与英国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有关。
目前,英国政府面临三大财政困境,核心问题是“钱不够花”。首先,福利支出失控与财政空间坍塌。首相斯塔默为通过福利改革法案,被迫放宽“个人独立补贴”申领条件,导致原定55亿英镑的节支目标落空。德意志银行估计,英国政府在秋季预算公布前面临的财政缺口高达180亿至320亿英镑。
其次,军备扩张与财政能力之间的矛盾尖锐。英国政府承诺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2.5%,追加150亿英镑升级核武库,包括建造12艘新型核潜艇和采购7000枚导弹。
此外,斯塔默政府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支出计划,被称为英版“罗斯福计划”。在医疗领域,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运营预算每年将增加290亿英镑,年均实际增长率3%;住房方面,政府通过10年期“可负担住房计划”投入390亿英镑,并提供100亿英镑金融支持以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住房开发。
这些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与英国现实财力形成刺眼反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英国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已超过100%。政府债务利息支出自2018年以来几乎翻番,现已占总支出的近十分之一。面对这样的局面,里夫斯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英国经济依然疲软,政府面临“开源”难题。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1%。尽管斯塔默试图提振信心,宣称英国“商业信心达九年最高”,但市场并不买账。首相质询结束六小时后,国债收益率居高不下,投资者持续投下不信任票。
一位大臣的眼泪可能源自个人压力,但在当前动荡的大环境下,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在财政悬崖边踉跄前行的政府。泪水可以悄悄拭去,但现实无法回避:在军备雄心、福利压力与基建梦想的三重挤压下,英国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