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山东一高校建首个辅导员学院 精准帮扶特殊学生

访客 2025-07-29 08:45:46 43712
山东一高校建立了首个辅导员学院,旨在精准帮扶特殊学生,该学院将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关注并解决特殊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这一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特殊学生帮扶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山东一高校建首个辅导员学院 精准帮扶特殊学生!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与基础医学院,辅导员侯瑞刚和董灵芝特别关注一名202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小李,他是一名骨癌患者。小李经历了近10年的求医历程,包括17次化疗、10余次手术以及两次病危。这些经历不仅在他身上留下了疤痕,还让他内心充满自卑。

如何对特殊学生进行精准帮扶是两位辅导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校辅导员学院开设了特殊学生帮扶等必修、选修课程,并定期举办心理工作坊等活动,这让侯瑞刚和董灵芝找到了帮助小李的方向。在辅导员学院的指导下,小李最终从骨癌患者成长为优秀学生典型,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人。

受益于辅导员学院体系的师生不在少数。作为全国首个辅导员学院,该学院已满“周岁”。副校长贾海宁表示,辅导员学院旨在构筑一张“育人共同体”发展蓝图,既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又更有针对性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024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辅导员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高校首个实体运行的辅导员专门培养机构。该校组建于2019年2月,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新进辅导员数量占到辅导员群体近70%,年轻化和经验不足问题亟待解决。2020年,辅导员发展中心成立,但在实际工作中,8个工作室存在方向模糊、不成体系的问题,且辅导员培训短时点状、不够系统。

张一航主持的大学生青春健康辅导员工作室就是一个例子。尽管活动数量增加,但彼此关联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更细化的引领,而工作室在这方面显然不够完备。此外,针对辅导员自身的培训较少,缺乏体系,工作室之间沟通交流也较少,活动同质化普遍,发展方向不清晰。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决定建立辅导员学院。辅导员学院设立综合办公室,依托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成立教研室,负责课程教学、组建团队、制定授课计划。辅导员学院设置四大核心课程体系,涵盖政治模块、教育模块、自身建设模块、体验和交流模块及实践模块。每个教研室的课程动态更新,师资力量包含校内外专家学者。

根据辅导员学院的规定,辅导员分为初、中、高级3个等级。初级辅导员每年度总学分需达到35学分,中级辅导员同样如此。辅导员学院的学分与校级优秀辅导员评选、辅导员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未来还将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挂钩。截至2025年上半年,辅导员学院线上线下培训辅导员共1782人次,成效显著。

辅导员学院不仅提供科学系统的课程,还注重实践应用。张一航通过辅导员学院的学习,采用“朋辈互助+情感共鸣”的方式帮助学生,效果更佳。例如,生物技术泰山班2025届毕业生小王曾陷入焦虑情绪,张一航运用专业心理疏导技巧,帮助她走出困境,并在学术科研上取得成绩。

辅导员学院还提供了工具性、流程化的教材,如《表达性艺术治疗》手册,供辅导员“对症下药”。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找回育人方向,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成长成才。

辅导员学院希望让更多年轻老师走得更远。例如,辅导员王蕴含通过学习,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更具规范性和灵活性,顺利晋升为中级辅导员。关于辅导员学院的未来,学校已做好充分规划,包括深化产学研生态、升级智慧成长体系、扩容示范效应辐射范围等,努力将辅导员学院建成辅导员发展示范基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