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亿饮料龙头大窑“卖身”美国资本 国民品牌易主引发关注
饮料巨头大窑被美国资本收购,国民品牌所有权易主,引发社会关注,此次交易涉及金额巨大,标志着美国资本进一步进军中国饮料市场,大窑作为拥有多年历史和深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其未来发展路径和战略调整备受瞩目,此次易主将带来哪些变革和挑战,市场反应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
饮料品牌大窑即将被美国资本KKR收购,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此前关于大窑被收购的传闻终于成真,也揭示了大窑在资本压力下的困境。创始人王庆东曾誓言“永远不卖”,但如今却不得不交出大部分股权。
KKR通过控股远景国际85%的股权,间接取得了大窑的实际控制权。王庆东将仅保留少量股份,失去了对公司的实际控制。他曾坚定表示:“无论收购、合资,还是外资入股,我一概拒绝——大窑绝不走这条路。”然而,这一切都成了过去。
六年前,大窑凭借其国民品牌的形象和吴京的代言,在碳酸饮料市场逆势增长,成为烧烤摊上的“最佳伴侣”。尽管去年销售额达到32亿,稳居国产汽水前三,但依然选择了出售。这让人不禁担忧,大窑的味道是否还能保持不变。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布的消息证实了这一收购案。KKR新设主体Dynamo亚洲控股II私人有限公司,间接收购远景国际85%的股权。许多国人对此感到遗憾,担心国有品牌的流失。消费者对爱国企业的支持态度明显,比如鸿星尔克和汇源的例子。
大窑的成功离不开产品本身的价值,但多次逆袭也是因为成功讲述了“草根逆袭”的故事。然而,面对饮料市场的整体下滑和疯狂扩张,大窑陷入了困境。此次被收购,或许是为了套现离场,但多少让人有些寒心。
KKR是一家资金实力雄厚的私募股权公司,管理资产规模高达6640亿美元,被称为“华尔街收购王”。在中国市场,KKR投资了许多知名企业,如字节、南孚电池、青岛海尔等。大窑被收购后,将成为KKR投资版图中的饮料板块。
KKR看中了大窑的“国民效应”,认为其遍布全国的30万个终端将横扫中国下沉饮料市场。不过,KKR可能会对大窑进行配料调整,以适应健康食品的趋势。大窑的甜度较高,如果改变配料表和产地,消费者的接受度可能受到影响。
从王庆东的角度来看,卖身套现无可厚非。他创业多年,年过六十,希望享受晚年生活。虽然大窑销量惊人,但利润较低,知名度也不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知名品牌。大窑的原材料成本高,加上终端铺货和工厂建设的压力,王庆东面临巨大挑战。
大窑的营销方式较为传统,此次被收购或许能借助资本手段实现全国化和国际化,这对王庆东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至于吴京是否会继续代言大窑,还需等待后续发展。
近年来,碳酸饮料市场收缩,大窑虽然在2023年排名第三,但市场份额不到3%。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大窑需要求变才能提高市场份额。王庆东曾表示要加快产品更新,拓展更多地方。此次被收购,或许是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