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纪委再点名医药腐败 反腐风暴升级
中纪委再次点名医药腐败问题,表明反腐风暴正在升级,针对医药行业存在的腐败现象,相关部门正在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不正之风,此次行动将进一步加强医药领域的监管和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此举也体现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和持续,对于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反腐成果: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2.1万件,处分42万人。医药领域再次被列为整治重点,与国企、能源等领域并列,被视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腐败高发区。
中纪委的通报不是空洞警告。2025年初,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披露了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王茂生的涉案细节:他为藏匿现金专门购置房产,在阳台打造隐蔽夹层,外部用柜子遮挡,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基层腐败同样严重,例如海南乐东县尖峰中心卫生院原副院长李志华勾结医生开药吃回扣;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中心卫生院原院长佘亚南控制新药准入权,收受供应商4.5万元,这些行为直接侵害了百姓的救命钱。
6月13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发挥“穿透式审计监督优势”,对医药购销领域实施全链条监管。各地审计部门迅速行动,湖北武汉严查医院药品供应商准入合规性;安徽芜湖深度核查医院病种付费改革;甘肃兰州运用Oracle和Python建立9个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锁定药品违规加价。审计风暴直指采购端到临床端的灰色地带,大数据技术让隐形腐败无处遁形。
在甘肃,纪检监察部门对2012年以来的医疗腐败线索展开“大起底”,已处置问题线索1465条,处分433人。这场倒查风暴中,60岁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原院长王琛落马,他曾获“中国医师奖”并带队援鄂,成为2025年甘肃医疗系统落马的最高级别专家型官员。
随着中纪委持续释放高压信号,合规经营已成为药企的生命线。多家企业开始重构采购、销售环节的风控体系,严防“带金销售”变种。医院内部也加速落实关键岗位轮岗制和举报查处闭环机制。这场自我革命正在斩断吞噬医保基金的黑手,重建“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的新生态,最终守护的是14亿人的健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