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晶硅期货连续二天触及涨停 市场情绪高涨
多晶硅期货连续两天触及涨停,市场情绪高涨,市场参与者对多晶硅期货的乐观预期推动了价格的上涨,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进一步影响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市场走势。
面对工业硅、多晶硅等期货价格的持续上涨,多位券商分析师和衍生品交易人士表达了震惊之情。7月23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盘中再度触及涨停,涨幅12%,主力合约9月价格报53165元/吨。截至发稿时,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9月价格小幅回落至52415元/吨,但涨幅仍超10%,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涨停。据统计,7月以来,多晶硅期货累计涨幅已超50%,远超焦煤、玻璃、焦炭等其他大宗商品期货。
超过5万元/吨的多晶硅期货盘面价格已经超过了现货成交价格区间,且该盘面价格也已超过多数装置的完全成本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0万元/吨至4.9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2.4%;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0万元/吨至4.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0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5.2%。
多晶硅现货价格涨势稳固,下游硅片企业普遍的观望态度有所转变。硅业分会表示,相较此前企业普遍提价但实际成交寥寥的局面,多晶硅现货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约有6家企业达成新订单,整体成交量环比大幅增长。从产业端来看,暂无新增库存的压力。今年3月至4月,多晶硅库存曾受下游“抢装潮”的推动,从28万吨降至24万吨以下;近期受“反内卷”预期影响,多晶硅市场再次呈现涨价去库态势。上海有色网指出,自7月初硅料企业开始涨价后,下游提货积极性提高,导致多晶硅工厂库存下滑。
预计7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在10.5万吨左右,8月份将小幅增加至11万吨左右。由于同期产业链下游对硅料的需求也基本维持在11万吨/月左右,因此市场暂时没有新增库存的压力。
多晶硅属于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由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六家企业主导,总计产能占比接近80%。业内普遍认为,基本面不是这轮期货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硅业分会认为,多晶硅现货价格真正走强可能在于,下游部分硅片企业因原材料成本高企而被迫停产或减产。随着硅片环节供需关系改善和价格上升,其对原料多晶硅价格接受度也会提升。
当前市场交易逻辑主要受光伏“反内卷”预期的主导。建信期货表示,多项政策持续接力刺激市场多头情绪发展至极致。国投期货分析称,在政策驱动的情绪支撑下,多晶硅短期或维持震荡偏强,后续需进一步关注政策细节。从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竞争,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再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反内卷”的声浪愈发强烈。6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点名光伏存在“价格战”情况。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明确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