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为何更新技术出口限制目录 完善管理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更新技术出口限制目录,旨在完善管理并促进国际合作,此举旨在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时确保技术的合理流通,通过更新目录,中国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关键技术的出口,确保技术不会落入不当之手,这也体现了中国愿意在国际合作中分享技术成果,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实现共同繁荣。
7月15日,商务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目录》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商务部会同科技部制定、调整并公布禁止和限制出口的技术目录。禁止出口的技术不得出口,限制出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目录》以外的技术属于自由出口技术,实行合同登记管理。
2001年,《目录》首次发布,并分别在2008年、2020年和2023年进行过调整。此次调整旨在顺应我国技术发展变化形势,完善技术贸易管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有序流动提供便利,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愿同各国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共享技术发展成果,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和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本次《目录》调整过程中,删除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三项技术条目,新增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这一限制类技术条目,包括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以及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等控制要点。此外,还修改了有色金属冶金技术条目,新增了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技术、锂辉石提锂生产氢氧化锂技术、金属锂(合金)及锂材制备技术、卤水提锂技术、含锂净化液制备技术等控制要点,同时修改了提取金属镓技术的控制要点。这些调整基于技术发展变化形势,有助于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相关技术的安全、可持续应用和发展。
根据相关规定,技术出口是指从中国境内向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经济技术合作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禁止出口的技术不得出口,限制出口的技术需取得许可,自由出口的技术则需进行合同登记。经营主体应按照相关法规履行出口许可和合同登记手续。商务部将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完善出口许可和合同登记程序,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指导企业做好合规工作,并根据科技发展和管理需求继续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