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大战的补贴成本谁在买单 商家利润缩水
关于外卖大战的补贴成本问题,商家利润缩水现象引人关注,在这场竞争中,补贴成本主要由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承担,商家为了吸引更多订单,不得不降低利润甚至亏本销售,而消费者则享受到了优惠价格,这种竞争模式可能导致商家长期利润受损,甚至影响外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更加合理的竞争模式,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最近,不少新茶饮和咖啡门店的店员被问到是否可以点外卖然后在店内饮用。外卖平台持续进行补贴大战,消费者享受低价优惠。然而,这些大额补贴的成本由谁承担成为问题。
虽然平台承担了大部分补贴,但商家也面临微利、保本甚至单笔亏损的情况。订单激增的同时,单杯利润下降,这让许多商家担心补贴结束后会形成低价依赖。多个平台向消费者推送了包括新茶饮、咖啡和快餐在内的大额外卖优惠券,甚至是需要自取的0元免单券。部分茶饮企业参与外卖大战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热门且出品快的产品上,而0元自取单则选择店内单价最低的品类。具体优惠活动的补贴分摊方式由品牌总部和平台协商决定。
一位水果商家提供的条款显示,根据不同定价的产品,商家也需要付出一些补贴成本,但有一定的补贴上限。例如,商品原价0-20元的,商家最高补贴3元;20-30元的,商家最高补贴6元。不过,有平台知情人士表示,在最近两周的补贴战中,该平台没有让商家承担额外补贴,商家仅承担了日常促销成本,额外增加的优惠都由平台承担。
尽管如此,外卖大战依然让商家们喜忧参半。一家茶饮加盟门店的店长展示了7月8日的一份订单截图,一杯原价19元的饮品,商家补贴了6.4元,平台补贴了9.6元。最终平台的9.6元会给到商家,但扣除配送费和平台佣金后,加上消费者实付金额,最终到手只有5.99元。很多门店员工对补贴规则并不明确,只是按后台算法执行。有的原价19元的奶茶单品,商家对顾客的补贴能达到14元,门店收入只有1.69元。
“有些订单因为设置了较高的补贴额,门店最后到手只有1-2元。”刘力表示,杯子、盖子、保温袋加起来都要1.1-1.3元。参与本次活动后,单杯利润变薄,甚至10单中有1-2单微亏。外卖大战期间,刘力所在门店的每日外卖单量比以往高不少,但总体营业收入却减少。一些堂食客人即使在门店里坐着饮用,也会选择点外卖订单,因为这样价格更便宜。
周末的奶茶补贴大战中,消费者可以薅到0元券,但需要到店自取。这导致部分门店因订单激增而来不及看订单号,直接按照消费者口述的杯数出单。由于部分消费者下单后并没有来取货,有的奶茶店在当日关店前只能将未取的奶茶倒掉。
一家连锁咖啡品牌的负责人表示,激烈的补贴下,订单数量激增,单门店单杯利润下滑,消费者受益很多,但品牌商家收入在减少。大多数客户为价格驱动型,品牌担心补贴结束后,消费者习惯了低价,销量将会下滑。此外,订单量突增导致部分门店骑手运力不足,超时配送也是品牌所担心的问题。
当然,也有咖啡店在外卖大战中累并快乐着。上海挪瓦咖啡由由世纪广场门店负责人王睿见证了周末单日外卖订单翻倍增长,本月最繁忙的周末整体订单量环比激增30%,同比去年6月更是翻倍。王睿承认,补贴下,单杯咖啡的毛利率确实有“微微下降”,但他更看重“多销”带来的总量提升——单杯利润虽降,巨大销量却显著推高了整体营收与总利润。
这场补贴大战是对品牌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抽查。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与议价能力,能更高效地承接、消化流量,甚至借势扩张;而根基未稳的新锐或中小品牌,则可能被骤然涌入的订单冲垮脆弱的运营体系。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认为,对于多数品牌而言,补贴持久战并非福音。短期内,订单狂欢掩盖了利润萎缩的危机,中小商家首当其冲。在此背景下,品牌应加速会员体系与供应链数字化建设,脱离补贴依赖。唯有构建商家、骑手、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平衡,才能避免这场万亿流量争夺战演变成吞噬行业根基的困局。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倡议书中提到,近期发起的“0元购”“满18减18”等极端补贴行为,已造成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行业生态严重失衡,导致大量餐饮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让依赖堂食的实体店遭遇严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