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冬瓜降温”睡觉并非适合所有人 专家提醒注意适用人群
专家提醒,“抱冬瓜降温”睡觉并非适合所有人,需根据个体体质和情况而定,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特定人群,如炎热环境下易出汗、体温较高的人群,对于体质虚弱、易受寒凉影响的人群,应谨慎使用,避免引发身体不适,专家建议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个性化的降温方法。
高温天气持续,网上流行一种说法,称“抱着冬瓜睡觉”可以防暑降温,并引用了古人《夏夜抱瓜眠》一诗作为依据。各地网友纷纷尝试,给自己、孩子甚至宠物都配上了“冬瓜搭子”。这种做法真的有效吗?人人都适用吗?再过几天就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了,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呢?
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焱华表示,从中医角度来看,冬瓜皮性微寒,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暑的功效。人体接触冬瓜时,其表皮的天然成分可以通过毛孔渗透舒缓人体的燥热,帮助入睡并提升睡眠质量。此外,冬瓜含水量较高,能快速吸收体表热量,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炎热导致的睡眠不适。因此,抱着冬瓜睡觉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清凉助眠的效果。
不过,王焱华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种做法。体质偏虚寒、阳气较虚、吃了冷凉东西容易腹痛腹泻的人,如部分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经期女性,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否则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小孩和老人尤其不适合睡觉时抱冬瓜,因为冬瓜硬度较高可能导致磕碰或肢体压迫,翻身时还可能引发撞击风险。使用冬瓜降温时,可以用毯子先盖住肚脐胸腹部,或者用薄棉布包裹冬瓜间接接触,不建议直接用胸腹部紧贴冬瓜;也不推荐整晚都抱着,可以将冬瓜放在一旁,或者在睡前将手脚搭在上面降温。
有人问,抱西瓜是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王焱华表示,从功效上看,西瓜同样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作用,抱西瓜和抱冬瓜的效果应该一样。但更多人选择抱冬瓜,可能是由于古人就有这种做法,同时长条形的冬瓜更容易抱。
除了“抱瓜”外,还有其他一些防暑降温的小技巧。夏季天气炎热夹带湿气,很多人会出现入睡困难、头晕、心烦、胸闷、身体沉重等症状。王焱华建议可以按揉涌泉穴和神门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的凹陷处,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然后用拇指和食指顺时针按揉涌泉穴,每次3至5分钟,以微微有酸胀感为宜。神门穴在手腕内侧(小拇指端)腕横纹凹陷处,睡前闭上双眼,用拇指轻轻按揉对侧神门穴,每次1至2分钟,左右交替,可宁心安神、清心调气,对于失眠、健忘、心慌、胸闷等症状的患者非常实用。
夏季防暑降温,还要避免长时间暴晒,室外活动尽量选择早晚阴凉时段或空气清新的树荫环境;空调房需要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空气质量下降;穿宽松、浅色的棉麻或真丝衣物利于散热吸汗,戴宽檐帽或打遮阳伞避免头部暴晒;饮食上,可以多吃冬瓜、丝瓜、苦瓜等当季瓜果,以及杨梅、乌梅、柠檬等水果,起到清热利湿、敛汗生津的作用;运动可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比较柔和的运动,切忌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饮用淡盐水或酸梅汤,补充电解质。
7月20日即将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王焱华建议市民避开以下防暑误区:中暑喝藿香正气水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特别是阳暑,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等位置降温,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等。如果体温超过38.5℃、意识模糊、抽搐,应立即送医。阴暑则适合用藿香正气水。冷食冷饮并不能真正解暑降温,反而会加重暑热和肠胃负担,增加中暑风险。夏季应多喝热饮,促进皮肤汗液分泌,从而将人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冲凉水澡虽然可以降低体表温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特别是在出汗后毛孔张开的情况下,容易感冒,还可能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