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访客 2025-07-15 16:26:35 42291
尽管车市增长达到13%,但繁荣背后隐藏着风险与隐忧,增长难以掩盖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压力增大、消费者需求变化莫测等,行业应警惕潜在风险,积极应对挑战,确保可持续发展。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中国车市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中汽协数据,1-6月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60万辆,同比分别上涨12.5%和11.4%。其中,乘用车产销超1350万辆,同比增长约13%。在全球车市需求疲软的环境下,这样的增长尤为亮眼,但背后也存在隐忧。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中国车市整体保持增长,但行业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已逼近临界点。这意味着除了头部车企外,多数车企都陷入困境,二三线车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今年上半年,前十五大汽车集团合计销量1443.4万辆,占总销量的92.2%。比亚迪、上汽、吉利、一汽、长安位居前五。新能源车市场更为集中,前十五大集团合计销量659.9万辆,占比高达95.1%,留给二三梯队的空间越来越小。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六大车企集团(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2025年上半年合计销量为879.29万辆。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双双突破200万辆,比亚迪仍居首位,上汽凭借终端零售数据在部分维度上实现反超。吉利则上调了全年销量目标,显示对下半年充满信心。比亚迪百分百的新能源产出令其优势明显,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上汽集团销量回升明显,上半年累计销量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自主品牌、新能源业务与海外出口均表现不俗。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吉利汽车6月销量为23.6万辆,新能源车销量12.24万辆,占比首超五成;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由于上半年的高增长,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长安汽车6月销量23.5万辆,同比增长4.48%;上半年累计销量135.5万辆,同比增幅6.8%。奇瑞汽车6月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16.6%,上半年累计销量126.01万辆,同比增加14.5%。长城汽车6月销量11.07万辆,同比增长12.86%;上半年累计销量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上半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由比亚迪率先发起,直到6月监管层才出手干预。尽管如此,比亚迪在上半年已充分获益,而具备实力跟进价格战的车企寥寥无几,最终形成了几大头部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行业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平均利润率已从三年前的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这一现状对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70.7万辆,市占率上升到67.3%;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927万辆,占比进一步提高到68.5%,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6个百分点。几家主流合资车企如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合资品牌试图用“油电并进”的策略稳定阵脚:一边守住燃油车基本盘,一边加快推出本土化的智能电动车型。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燃油车方面,合资车企选择用智能化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一汽-大众提出“燃油车三步走”的智驾规划,探岳L作为代表,上半年销量超过8.7万辆,同比涨幅近四成。广汽丰田调整策略,凯美瑞、赛那、汉兰达这三款主力燃油车上半年销量近18万辆,同比增长约三成。上汽通用方面,昂科威Plus表现突出,同比增幅接近200%。这些数据说明,燃油车并没有完全退出竞争舞台。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合资品牌的电动化布局也在提速,一汽丰田通过“RCE体制”把部分研发权交给中国团队,bZ5正是这个体系下诞生的电动车型。大众集团的本土化程度也效果显现,CMP平台是大众首次完全在中国开发的电动车平台,不仅开发流程缩短了30%,还降低了40%的成本。与小鹏汽车合作的CEA架构也将从2026年起陆续上车,强调的是“为中国而生”的能力。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产品迭代加速,营销也不再墨守成规。去年,上汽大众率先推出“限时一口价”的7.99万元新车型,后来别克、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也跟进。这种定价方式省去中间博弈环节,对年轻消费者更有吸引力。“一口价”策略在改善价格认知的同时,也让经销商回归服务本质。为此,上汽大众调整了对经销商的考核机制,50%的佣金与服务质量挂钩,不再只看销量。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从消费端来看,今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产品频发的质量问题、设计缺陷和售后纠纷引发舆论热议,使得很多消费者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差异化优势。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光环效应”也开始消退。那些在产品力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合资品牌,依托其长期积累的质量口碑和可靠性优势重获市场青睐。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尽管上半年乘用车市场表现不俗,但进入下半年,形势可能不再那么顺风顺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政策带来的助力。以旧换新补贴、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确实撬动了不少潜在需求。车企们也紧跟风向,纷纷打出降价牌,吸引了一波犹豫中的消费者。但价格战不是万能的,打得时间久了,吸引力开始减弱。再加上多地补贴正在退坡,监管对价格乱象的整治也在加码,市场热度正在逐渐回归常态。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这一轮增长的背后,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推动。据商务部数据,截至5月底,已有412万辆车完成以旧换新申请。乘联会也强调,今年车市的回暖,是多重政策合力的结果。国家层面推动“反内卷”,地方政府出台促销补贴,整车企业顺势配合调整节奏,才换来了目前较平稳的市场表现。

13%车市增长难掩风险 繁荣背后的隐忧

从行业整体策略来看,车企对下半年的态度普遍是谨慎乐观。短期内市场的增长节奏可能会慢下来,但放在更长的周期看,当依赖补贴和价格刺激的旧路径逐渐失效,市场竞争将回归产品和效率本身。看似热闹的上半年,其实是一场静水深流的行业重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