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气温39℃为何体感有50℃ 气象专家解读差异原因

访客 2025-07-14 14:45:22 78326
在高温天气下,气温达到39℃,但人们感受到的体感温度可能高达50℃,气象专家解读了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与体感温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空气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以及个体差异等,高湿度和太阳辐射会增强人的热感觉,而风速则有助于散热,降低体感温度,气象专家提醒,在高温天气下需注意防暑降温,根据体感温度适当调整衣物和活动计划。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持续影响我国。在高温炙烤下,不少网友认为气温远不止38℃、39℃,因为在户外感觉都快被“烤化了”。近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用手持温度计在安徽省蚌埠市街头测量到的温度超过50℃,而此时天气预报却显示蚌埠当日最高温度为39℃。两个温度的差距如此之大,令不少网友发出疑问:天气预报的气温究竟是怎么测出来的?为什么会跟体感温度差这么多?是否存在“人工压数值”的现象?

气温39℃为何体感有50℃ 气象专家解读差异原因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气象人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预报员也会根据预测准确性进行评分。如果预报38摄氏度,实际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因此,预报员会努力提高预报精度。

气温39℃为何体感有50℃ 气象专家解读差异原因

预报的气温与大家的感觉不同,是因为气象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存在差异。天气预报发布气温的标准是在离地面1.5米、不受太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百叶箱中的温度。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确保全球气温测量的一致性。而人们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它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气温39℃为何体感有50℃ 气象专家解读差异原因

未来,天气预报可能会越来越关注人们的实际需求,比如预报体感温度,并解释不同温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各地气象台通常会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站点来预报该地气温。即使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度也可能有所差别。

气温39℃为何体感有50℃ 气象专家解读差异原因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通过皮肤与外界热交换后的综合感受,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和个体差异。例如,在高温时,湿度高会导致汗液难以蒸发,使体感温度高于实际温度;湿度低则汗液快速蒸发,使人感觉更凉爽。此外,炎热路面反射的热辐射也会加剧高温感,寒冷冬季墙壁的辐射散热会增加冷感。不同个体的代谢率、衣着和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体感温度。

气温39℃为何体感有50℃ 气象专家解读差异原因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做好防暑很重要。应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尽量避免日光直晒,注意做好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可饮用白开水、糖盐水或含钾、钠、氯等离子的电解质饮料。保持饮食清淡,尽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以维持充沛体力。

防暑不仅要“避热”,更要科学管理“冷热切换”,避免骤热骤冷,防止“冷中暑”。从室内到室外时,应提前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避免身体突然接触高温环境。不要对着空调直吹冷风,从室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阴凉处休息,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出汗后切勿立即洗冷水澡,建议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不要大口猛喝冰饮,夏季喝水要少量且多次,运动后切忌大量喝冰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