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蓝色疆域的新时代机遇

访客 2025-07-14 08:05:41 2291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机遇之一,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蓝色疆域正迎来新时代的新机遇,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可以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全球经济贡献新的增长点。

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蓝色疆域的新时代机遇!当“蛟龙”探底7062米、“海牛Ⅱ号”钻出231米深海岩芯时,中国海洋经济的战略布局在全球视野下逐步展开。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8%。这片覆盖地球71%表面的蓝色疆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山东“海上粮仓”年产值超600亿元,广东海风机组年发电量可供4000万户家庭使用,海洋经济以其惊人的乘数效应书写着新时代的“山海经”。

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蓝色疆域的新时代机遇

在浙江舟山保税燃油加注码头,每小时有万吨级货轮完成“海上加油”。这个十年前还鲜为人知的业务如今已使舟山跃居全球第四大船用燃料油加注港,2022年结算量突破600万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从海藻中提取的抗癌药物“褐藻多糖硫酸酯”已进入临床三期,单品种估值超50亿元。这些案例彰显了海洋经济的独特魅力——1吨普通海水的综合利用价值可达10万元,是原油价值的30倍。

深海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立体试验场”。南海可燃冰试采连续产气60天,标志着我国在“未来能源”领域实现领跑。“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两年供气超80亿立方米,带动1500米深水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0%。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构建的“透明海洋”大科学装置能对全球19个主要海峡实施厘米级动态监测,这项技术已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港口建设。

传统渔业正向“智慧牧场”迭代。福建连江“振渔1号”养殖平台利用5G网箱自动监测水体指标,大黄鱼产量提升8倍;山东烟台“国信1号”养殖工船开创了“移动牧场”模式,年产值可达2亿元。这种工业化养殖革命背后是海洋第一产业向“生产+科研+文旅”的第六产业转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深远海养殖规模同比增长47%,海产品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蓝色碳汇正重塑生态价值坐标系。广西北部湾的红树林每年固碳量相当于5万亩森林,深圳大鹏新区开发的碳汇交易平台已完成首笔2000吨交易。在碳中和背景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加速建立,海南已发放全国首笔“蓝碳贷”5000万元。“生态即资产”的认知革命使得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完美闭环。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海洋经济呈现出“三深”特征:资源开发向深远海推进,科技攻关向深层次突破,产业融合向深维度拓展。随着《“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逐步落地,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10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从碧波荡漾的养殖网箱到机器轰鸣的海工装备基地,这片承载着60%对外贸易量的蓝色国土正在书写新时代的赶海传奇。当潮汐能电站开始点亮沿海城市的夜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确信:向海洋要效益不仅是发展命题,更是文明进阶的必然选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