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何看待高端酒店摆摊现象 市场逻辑下的创新探索
高端酒店摆摊现象可视为市场逻辑下的创新探索,这种新模式反映了酒店在追求盈利和适应市场变化方面的努力,通过摆摊,高端酒店能够更灵活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拓展收入来源,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竞争优势,酒店需平衡创新与品牌形象,确保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整体来看,高端酒店摆摊现象展现了市场适应性和创新精神的结合,但具体实施需审慎考虑多方面因素。
近日,“摆地摊”这一传统模式吸引了众多“大佬”参与。济南一知名酒店董事长亲自上街掌勺,为顾客盛菜时手稳如磐;郑州一家五星级酒店摆摊收入创新高,日营业额突破6万元,短短2小时内便售罄;长沙某酒店摆摊卖新鲜热卤,因市民热情高涨而被迫提前营业。近期,多个城市的星级酒店纷纷开启摆摊模式,有的还计划增设桌椅板凳,改造成大排档风格,甚至考虑上线外卖业务,引发网友热议。
在公众的传统印象中,五星级酒店通常意味着高端奢华,主要面向特定消费群体,与大众消费有一定距离。然而,“五星地摊”售价平易近人,甚至低于一些社区门店。当消费者觉得买得起、物有所值时,五星级酒店的“高大上”形象又转化为其独特优势和高信赖度。这些酒店自带品牌效应,菜品丰富多样,出自星级大厨之手,食材安全、味道有保障。消费者能以“街头价格”体验“星级手艺”,自然愿意尝试。
酒店推出摆摊模式也基于市场消费偏向和经营手段的探索创新。夏季本就是大排档和外摆销售的旺季,人们路过时带点小吃回家,轻松解决一顿饭。酒店摆摊正好契合这一需求。此外,在酒店餐饮和宴会等业务不饱和的情况下,富余的场地和产能意味着高昂的维护和人工成本。通过摆摊,酒店打破传统形象,转变服务思维,将场景从“坐等走进去”转为“主动走出来”。不断刷新的日营业额和摆摊现场的热闹程度正是消费者和市场的积极反馈。
酒店无论是想通过摆摊方式引流,带动客房和其他店内消费,还是将其拓展为新业务或新模式,都是基于市场逻辑对自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探索。此前,上海及周边地区流行的“百元一日聚”新业态也展示了类似思路。场地大、闲置空间多的酒楼、餐厅为老年人提供团餐预订和一站式娱乐活动,通过联合周边游平台推出相关套餐吸引“银发”群体。
梳理媒体报道可以发现,高星级酒店的这一转型正契合多地鼓励餐饮企业转型、拓宽销售渠道、回归大众市场的方向和政策。例如,上海发布多项举措,加强对合规外摆位和设摊经营活动的包容与鼓励。
不少人在“五星酒店门口抢馒头”的场景中感受到了人间烟火气,也有人认为此举是酒店自降身价。“摆地摊”未必是一种常态,可能只是向大众消费转型中的过渡形态。市场动态变化,根据市场重新审视和调整经营策略,保证食品安全和出餐品质,才是餐饮业最基本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