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人为何不再接吻 情感淡漠的信号
中年人不再接吻的现象可能反映了情感淡漠的信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中年人可能面临各种情感问题,如感情疏远、缺乏激情等,生活琐事和日常压力也可能影响他们的情感表达,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感情,只是表达方式可能发生了变化,对于中年人而言,情感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再接吻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他们需要被理解和关注,以保持情感的健康和稳定。
中年人为何不再接吻 情感淡漠的信号!电视剧《金婚》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文丽和佟志年老时,文丽躺在病床上,头发花白,脸上却露出少女般的娇羞。当佟志轻轻触碰她的嘴唇时,她笑着问:“你都多久没亲过我了呀?”这一幕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实际上,许多中年夫妻已经不再接吻。在关于中年人婚姻现状的讨论中,常有人调侃说:“中年夫妻亲一口,噩梦得做好几宿。”也有人委婉地表示:“孩子都这么大了,亲嘴还怪害羞的。”
7月6日是国际接吻日。接吻是夫妻和情侣之间亲密无间的象征,是情到浓时的自然流露,蕴含着欢愉与亲近,成为亲密互动的重要方式。然而,多数中年夫妻已经很久没有接吻了。无论是因为羞于表达,还是情感逐渐淡漠,接吻这个曾象征激情与亲密的行为正悄然从中年人的婚姻中退场。
结婚多年后,曾经的激情与甜蜜逐渐被柴米油盐的琐事消磨。大量研究表明,45岁是夫妻互动减少的关键节点。随着晚婚成为常态,中国多数省份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在28-30岁前后,这意味着步入婚姻后的15年,夫妻关系普遍会进入平淡期。
北京师范大学方孝义教授团队通过调研数百对不同婚龄的夫妻,发布了《“夫妻互动与婚姻关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婚龄0-5年的夫妻,婚姻质量和稳定性处于最高水平,而婚龄10-15年的夫妻互动减少,婚姻质量降至最低点。当婚龄超过20年,互动和婚姻质量又开始回升,整体呈现U型趋势。
在热门短视频平台搜索“接吻”,你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一边是年轻情侣们亲得难舍难分;另一边则是结婚多年的夫妻,一方主动亲吻,另一方强烈抗拒,甚至有干呕的冲动。短视频或许是精心编排的网络剧本,但在评论区,已婚网友们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对接吻的抗拒。
接吻的减少往往伴随着言语沟通、拥抱以及性行为的同步减少。根据2022年美国的一项调查,出生于1965至1980年的夫妻中,五分之一处于无性婚姻状态。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数据中,80后脱口秀演员思文就曾自嘲婚后的真实状态:“谁说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我和我老公就是。”她提到与丈夫(后来成了前夫)睡上下铺、夫妻处成兄弟的段子,引发了不少已婚观众的共鸣。
由于共同养育孩子、复杂的财产分割以及情感上的惯性,许多夫妻在感情淡漠后选择“拖着过”而不是直接离婚。网红刘爽在《再见爱人》里说“婚姻无所谓磨合,都是凑合”,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中年夫妻的现实处境。“凑合”的婚姻状态通常意味着彼此间的情感交流降至冰点。曾经无话不谈的伴侣,变得无话可说。
情感降温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在接吻和拥抱逐渐消失前,夫妻之间的称呼已经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年夫妻不再甜蜜地互唤“老公”“老婆”“爱人”,而是改口叫“队友”“搭子”甚至“室友”。心理学专家认为,称呼的变化背后是情感期待的降低。人们不再寄希望于从伴侣身上获得情绪支持,转而更关注对方在家庭中的功能性价值。
夫妻渐渐从爱人变成了婚姻合伙人,亲密的耳鬓厮磨愈发稀少,大众也默认这是老夫老妻的常态。如果哪天看到两位中年人在公共场所吻得昏天黑地,旁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羡慕,而是揣测其中一方或双方出轨了。
接吻并非人类共有的普遍体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未曾接过吻。日本综艺节目《月曜夜未央》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年轻男性没有接吻过。另一项研究显示,由于文化、习俗、宗教等因素,全球有约十分之一的人从不接吻。苏丹人认为嘴对嘴的接触会让灵魂被偷走,而因纽特人则因气温严寒,用碰鼻礼来替代亲吻。
韩剧《好久没做》中,60岁的饭馆老板娘看着窗外缠绵悱恻的情侣,既羡慕又遗憾地说“我从来没接过吻”。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面对“没亲过怎么生孩子”的疑问,她淡淡回应:“因为直接跳过了,哪有机会亲呢?”后来,她终于体验到了亲吻的滋味,却是通过出轨才得以实现。
接吻更多依赖于情感支撑,在所有哺乳类动物中,只有人类及与人类相似的灵长类动物才会出现接吻这一行为。接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包括缓解压力、减轻疼痛、提高免疫力、紧致面部肌肉、预防牙齿疾病、降低血压等。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情侣或夫妻在6周内增加接吻频率后,参与者的压力感知显著降低,关系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然而,接吻的体验并不总是美好,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女性通常比男性更重视接吻体验,对女性而言,接吻像是一种情感评估工具,用来判断自己是否对约会对象心动,以及是否愿意进一步深化关系。约会后的夜晚,当你和伴侣手牵手漫步在街头,情感的催化下,嘴唇轻轻触碰,心跳加速,甚至感到一阵缺氧和眩晕。而这种充满心动的瞬间,进入中年后却难以再现。
接吻为什么会在中年人的婚姻中消失?有学者认为,这与东亚文化的含蓄特性有关,接吻本就不是普遍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夫妻之间的生理需求逐渐降低。医学研究显示,40至55岁的男性,约45%睾酮水平低于正常标准;女性在40岁后同样经历明显的荷尔蒙下降。曾经的吸引力被熟悉感代替,“中年夫妻手拉手,就像左手摸右手”,成了激情褪去后的真实写照。
现实层面,家务分工和育儿负担常常让夫妻无暇亲吻。有研究表明,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婚姻冲突对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愈发显著。2023年司法大数据也显示,34%的离婚原因是“生活琐事”,而非情感破裂。经济压力也是亲密减少的幕后推手,经济困难、琐事不断,消磨了夫妻间的情感交流,关系自然愈发疏远。
另一个很少被公开讨论的问题是口臭。想象一下,当你准备与伴侣来一场法式热吻,却迎面闻到对方嘴角残留的蒜味,或看到牙缝里的菜叶残渣,那份亲吻的冲动恐怕瞬间就烟消云散了。除了气味和视觉,接吻背后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卫生顾虑。《Microbiome》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持续10秒的激吻会交换约8000万个细菌,包括呼吸道病毒、幽门螺杆菌,甚至肺结核菌。
从接吻的减少到性的消退,都是夫妻关系降温的标志。中年人之间的亲密行为不再像年轻时自然流露,而是面临着重重干扰。婚姻不确定性加剧、离婚率持续攀升,骗婚、杀妻等极端家庭案件频发,逐渐削弱了现代人对伴侣的信任与依赖。对中年夫妻而言,生活早已不再是你侬我侬,而是从未停止的计算与提防。
当前的中年人群体主要由75后与80后组成。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原生家庭影响,继承了上一代克制、务实的情感模式。进入婚姻后,他们对伴侣的情感依赖相对较弱,夫妻之间的互动从情感上的深度投入逐渐转向现实层面的分工与配合。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尝试“周末婚”“分居婚”“卒婚”等新型关系模式,这些曾被视为“婚姻失败后的替代方案”,如今成为许多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
虽然接吻这一象征亲密的肢体行为在生活中逐渐减少,并不意味着夫妻之间的关系彻底走向终结。许多伴侣通过更平实的方式维系情感,比如周末一起爬山、带孩子外出游玩,借由共同的经历和陪伴保持内心的联结。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身体触碰始终是亲密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显示,适当的身体亲昵依然是维持情感温度的重要方式。
或许,唯有联结与沟通,唯有真诚去爱人,才能打破人际关系冷亲密的魔咒。正如《冷亲密》的译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或许是应对亲密关系疏离化的一剂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