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河南37岁快递员因热射病离世 高温下的悲剧

访客 2025-07-10 14:28:45 68028
河南一名37岁的快递员因热射病在高温天气中不幸离世,成为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这名快递员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身体无法承受高温的煎熬,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关注高温天气对劳动者的危害,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劳动保护,加强高温作业的安全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日,河南信阳一名37岁的快递员在高温天气下工作时突发热射病,经抢救无效去世。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江西、湖南等多地遭遇极端高温。

河南37岁快递员因热射病离世 高温下的悲剧

快递员家属得知他下午晕倒在电动车上,直到五六点才被路人发现并报警送医。医生诊断为热射病,鼻子和嘴都流了血,但最终未能抢救回来。今年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确诊病例。武汉一位73岁老人因持续高温不开空调而中暑昏迷,确诊为热射病,所幸救治及时,脱离生命危险。温州一名卡车司机也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同样被诊断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意识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高温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年轻人,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中年老体弱者,以及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这类患者皮肤干热发红,通常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早期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

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体弱多病者、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此外,在高温天气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户外活动的人群,以及饮酒或服用影响机体散热药物的人群,也面临较高发病风险。

针对中暑的现场急救,应尽快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休息,并立即启动快速降温程序。具体措施包括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浴,加快体内热量散发,将冰袋放在额头、颈部、腋下和腹股沟,或将患者身体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包裹,同时使用电风扇猛吹。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可将其直接浸泡于冷水中,同时保证头部露出水面以防溺水。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度、持续性头痛、肌肉痉挛、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20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发现周围人出现昏迷、极度虚弱、意识模糊、抽搐的情况要及时拨打120。

预防中暑方面,应尽量避免每日10时至16时气温最高时段外出,如必须出行,务必做好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饮食方面,主动、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盐分。含钾茶水也是极好的消暑饮品。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的时令蔬菜,以及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新鲜水果,均可用来补充水分。绿豆汤、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营养需求。保证充足睡眠也不可或缺,夏天日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改善高温生产环境中的生产、生活条件,采用隔热材料、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安装空调设备等。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应使用适当防护用品,如头罩、面罩、衣裤和鞋袜等防热服装及特殊防护眼镜。还应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充分睡眠和休息。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