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儿童的铅吸收率是成年人的10倍,铅中毒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

访客 2025-07-08 16:32:19 13279
儿童铅吸收率高达成年人的十倍,铅中毒对身体各系统产生严重影响,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儿童的铅吸收率更高,因为他们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对营养和毒素的反应更为敏感,铅中毒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可能导致智力下降、行为问题、贫血等严重后果,预防儿童铅中毒至关重要。

近日,关于“血铅超标”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铅,这种天然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因其高度毒性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十大最需关注的有毒物质”名单之一,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的科普文章指出,一旦人体摄入了过量的铅,便极有可能引发铅中毒,给多个器官和系统带来长远甚至终身的损害。受影响的主要部位包括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可能诱发的健康问题包括贫血、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免疫力下降以及生育障碍。临床上,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注意力下降、容易疲劳、情绪低落、反应迟缓、头痛、关节疼痛、腹部不适、消化紊乱、抽搐等多种症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强调,虽然铅对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存在潜在风险,但最脆弱、最易受害的无疑是儿童。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铅一旦进入体内,极易对他们的神经、血液、免疫、消化等多个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儿童铅中毒的影响范围极广,最显著的危害之一就是大脑发育受阻,可能导致智力低下、学习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甚至影响生长发育。”高键提醒,铅中毒的儿童常伴随贫血、智商低下、学习困难、胃口不佳、精神疲惫、失眠、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等诸多症状,严重者会对成长过程带来长久的影响。

儿童的铅吸收率是成年人的10倍,铅中毒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铅在人体内是“零容忍”的元素,理想状态下血铅浓度应当接近“零”。然而,受限于环境污染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暂以100微克/升作为血铅的安全参考标准。但有研究显示,即便血铅水平在50微克/升以下,也可能对儿童智力和行为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血铅问题,儿童、孕妇以及老年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目前,医院普遍已具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血铅的能力,一旦发现血铅水平异常,医生会建议尽早介入干预,例如调整生活习惯、优化饮食结构、改善居住环境等,以最大限度减少铅带来的伤害。

高键进一步解释,环境污染是导致铅中毒的主要根源,并非所有食品都会引起铅超标。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常规食品通常不会带来健康风险,但家长们需特别留意一些特定食品,例如皮蛋(松花蛋)及使用老式爆米花机爆制的食品,这类食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较高的铅含量。同时,他提醒,避免用长时间存放在管道内的自来水为儿童调配奶粉或用于烹饪,以降低铅的摄入风险。

针对儿童的日常防护,专家建议,家庭应格外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指甲缝、手心、手背等容易藏污纳垢的部位,要经常清洗,防止铅尘摄入。儿童常用的玩具、餐具、餐桌、椅子等物品也应定期消毒清洁,确保没有残留的尘埃。同时,在选择儿童用品时,尽量避免含有复杂图案、彩釉装饰的劣质餐具和厨具,因为这些物品有可能含铅量较高。

除此之外,科学的饮食干预也是降低血铅水平的重要手段。高键建议,家长可适当增加孩子膳食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含有硫氨基酸的蛋白质,例如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些成分能够与体内的铅结合,形成不易被吸收的化合物,从而减少铅的吸收,并有助于铅的排出。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也是一种有效途径,维生素C不仅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还可以与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解度较低的复合物,经由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铅浓度。

铅的隐蔽性极强,但一旦中招后果极为严重。家长们既要重视环境与饮食中的铅风险,更要积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铅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唯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守护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远离“隐形杀手”铅的侵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