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避暑山庄免票政策引争议 地域差异化待遇惹不满
承德避暑山庄的免票政策引发争议,因地域差异化待遇引发不满,一些人认为该政策不公平,对不同地区的游客实行不同待遇,导致一些游客感到被歧视,争议背后反映了公众对于旅游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免票政策的期待,需要相关部门重新审视和调整相关政策,确保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承德避暑山庄免票政策引争议!近日,河北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承德避暑山庄对不同户籍的老年游客执行不同的门票政策。北京、天津60岁以上老人可直接免票,而河北本地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60-69岁老人只能享受半价票。这种地域差异化待遇迅速引发热议,许多网友感叹:“河北人是外地人?”
根据曝光的信息,目前承德避暑山庄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如下:北京、天津户籍60岁及以上凭身份证即可免票;河北及全国其他地区60-69岁只能享受半价优惠,70岁以上才免票。这样的规定让不少河北当地老人感到难以接受,认为自家门口的景区却不能和外地人享受一样的待遇。
面对舆论压力,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政策并非临时制定,而是基于承德与北京、天津在养老、旅游方面开展的“跨城合作”计划,目的是吸引更多京津老年游客前来避暑、消费。这一政策早在数年前已施行,并不仅限于避暑山庄,还包括周边的外八庙、双塔山等多个景区,形成了一种“定向惠民”的旅游政策模式。
尽管景区给出了解释,但舆论并不买账。很多网友认为承德靠着河北的财政和资源发展,却对河北游客区别对待,有失公平。跨城养老应该是双向共赢,而不是本地人吃亏、外地人得利。如果真是旅游推广,应该普惠更多地区,而非搞“特区化”。更有网友提出疑问:既然承德是河北的一部分,河北本地老人为何不能平等享受政策?难道河北老人就不值得鼓励休闲养老了吗?
有旅游业专家指出,此类“定向免票”政策初衷虽好,旨在促进区域协作,但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本地居民的情感对立和制度不公的质疑。特别是在当前老龄化加剧、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旅游景区应更加注重“公平普惠”原则,而非制造“户籍歧视”印象。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河北人共同的骄傲。景区推广无可厚非,但在政策制定上,应更加细致、周全,兼顾公平与效率、宣传与民心。真正有温度的旅游,不应只向远方的游客敞开大门,更要对本地百姓报以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