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媒体评24亿多造的古城成“空城” 盲目跟风文旅项目困境

访客 2025-07-03 15:48:44 37017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古城因耗资24亿多元建造,却因缺乏合理规划和管理,成为一座空城,这一事件反映了当前文旅项目盲目跟风的问题,许多地方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远规划和持续发展,文旅项目应该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盲目跟风导致资源浪费和困境。

古城古镇本应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载体,但一些地方在“仿造古城古镇”的热潮中迷失了方向。有的古城古镇徒有其名,缺乏内涵;有的项目长期烂尾,成为地方经济的负担;还有的项目连年亏损,濒临破产。

媒体评24亿多造的古城成“空城” 盲目跟风文旅项目困境

以湖南张家界的大庸古城为例,该项目耗资24亿元,一度是当地的明星项目,但在试营业四年后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尽管园区不收门票,大庸古城依然门可罗雀。偶尔入园的人群中,游客占少数,更多的是周边居民来打球、遛狗、带娃。

大庸古城占地240亩,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元素与土家族特色。该项目不仅是张家界市的重点产业项目,还是湖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然而,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直至现在濒临破产。

大庸古城设计之初有198间商铺,目前这些商铺大多处于关闭状态。根据张旅集团发布的年报数据,从2021年到2024年,大庸古城持续亏损,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唯一盈利的是停车场。

大庸古城项目的运作公司为“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母公司为“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家界市国资委。作为重点推动的文旅项目,大庸古城在2021年至2024年间亏损严重,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13.95亿元,负债总额16.97亿元,净资产额为负3.02亿元。

大庸古城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是盲目跟风。2016年前后,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斥巨资打造仿古项目,有些地方本身没有多少古迹资源,却生搬硬套地“造古城”“造古镇”。大庸古城项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试图复制成功案例的商业路径。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多次调整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原因是前期论证不足,仓促上马。审批材料显示,大庸古城项目的立项时间为2016年3月,开工建设时间为2016年6月,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由于论证不足,项目内容边建边改,导致建设工期延长。

此外,大庸古城建成后,很多项目内容缩水或未落地,与前期《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较大差异。项目报批、建设、业态布局等过程中,存在手续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项目逾期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业主单位在审批监管等方面存在漏洞。

大庸古城的业态单一,除了两个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外,其余大多是商业街区和客栈酒店。试营业后,仅凭两个娱乐项目难以带动整个古城客流量的增长。目前,大庸古城的198间商铺仅有四五个入驻营业,且商家未缴纳租金。

《遇见大庸》是一个大型沉浸式演艺项目,演出分为7个厅,观众承载量低,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飞行影院也面临类似问题,维护费用高,运营困难。2024年上半年,飞行影院和游船仅有2300人购票,平均每天不足15人。

除了大庸古城,张家界还有“大庸府城”“土司城”等古城景点。在大庸古城西北方向10公里处,还有一个“古庸城”的仿古建筑群,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17亿元,同样属于市级重点文旅项目。该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和大庸古城同时期,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雷同,至今未正式营业。

目前,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已组建“张旅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专班”,推动大庸古城公司与张旅集团协同重整,通过多种方式化解债务风险,盘活大庸古城。

大庸古城的困境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在发展文旅产业时的急躁和盲目。为了政绩,“拍脑袋”作决定,生搬硬“造”引不来人流;闭眼抄袭、复制粘贴,没有市场更丢了口碑。要打破这种怪圈,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多措并举,挖掘本地文化的独特内涵,走差异化路线,才能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