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示范文本应用典型案例 要素式起诉状破解外籍当事人“书写难”

访客 2025-07-03 15:08:58 26828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示范文本应用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要素式起诉状,为解决外籍当事人面临的“书写难”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要素式起诉状简洁明了,便于外籍当事人理解和使用,有助于提升司法效率和服务水平,此举体现了我国司法体系对便利外籍人士诉讼的关注和努力。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示范文本应用典型案例 要素式起诉状破解外籍当事人“书写难”!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二批10件示范文本应用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买卖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离婚、保证保险合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民间借贷等常见多发纠纷,展示了示范文本在助力综治中心化解纠纷、便利群众参与诉讼、提高立案和审判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离婚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的应用中,不少外籍当事人选择使用示范文本,体现了其多元性和广泛覆盖的优势。其中一例是艾某与托某的离婚纠纷案。艾某为菲律宾籍,托某为丹麦籍,两人在天津市武清区登记结婚并育有一女。婚后双方共同居住在武清区多年,后因感情不和分居,女儿一直跟随母亲生活。艾某诉至武清区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并要求托某支付离婚经济补偿及婚生女抚养费。

艾某到法院申请立案时,由于中文书写困难,诉讼服务人员向她提供了要素式起诉状示范文本。这种起诉状简单明了、内容清晰,避免了复杂的中文表述,减少了语言障碍带来的不便。艾某当场填写了基本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补充了护照、居住证明、结婚证明、出生证明、共同财产证据等材料。法官对照要素式起诉状快速审核主体资格、管辖依据等,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立案。

艾某表示,要素式起诉状让她能够规范准确填写必要信息,减少了翻译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诉状中还包含了她之前没有想到的要点,帮助她一次性解决矛盾,避免因不熟悉中国法律而遗漏诉讼请求。

最高法立案庭有关负责人指出,要素式起诉状简化了格式要求,减少了语言障碍。该案中,外籍当事人通过示范文本提示完成文书填写和证据准备,有效降低了诉讼文书制作难度。要素式起诉状通过表格式和要素化方式,使诉状撰写更加简单直观。此外,要素式起诉状还能避免遗漏要点,提高诉讼效率。示范文本格式统一、要素齐全,当事人只需逐项勾选、填空即可囊括关键事实,避免因不熟悉中国法律影响合法权益实现。法官在立案时依托要素式起诉状迅速提取案件关键信息,减少因格式错误、内容缺失、表述不当等问题引发的退回补正问题,进一步提升立案效率,减轻外籍当事人的解纷成本。

最高法自今年7月14日起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广应用67类示范文本,包括新增56类和修订第一批11类试行文本,涵盖刑事(自诉)、民事、商事、知识产权、海事、行政、环境资源、国家赔偿、执行等9个领域。下一步,最高法将持续深化示范文本应用工作,进一步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完善在线填写等智能辅助功能,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示范文本应用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示范文本内容,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让人民群众在应用示范文本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