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人民日报:莫让“小动作”伤了教育公平 严查违规维护公正

访客 2025-06-30 11:15:03 62928
人民日报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小动作”可能会损害教育公平,我们必须严查违规行为,坚决维护教育公正,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考试到招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确保教育公平,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教育公平至关重要,需警惕“小动作”损害公正,必须严查违规,确保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环节公平无私,以推动社会进步。

近日,某地通报一起中考生体育考试作弊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当其他同学奋力完成引体向上时,一名考生却靠特殊关系的“托举”,轻松拿高分。经同场考生举报,当地教育局查实并严肃处理:作弊考生体考总成绩作0分处理,3名监考教师给予行政职务免职和记过处分。

中考考场纪律严明,但仍有人“暗箱操作”。这可能是因为考试流程和监考制度存在漏洞。部分体育项目有主观评分空间,成绩易受人为因素干扰;个别地区对体育考试重视程度不足,监考设备落后,容易让“有心之人”寻到“可乘之机”。

家长本该教会孩子诚实守信,但个别人却忙着四处请托“打通关节”;本应为人师表公平正直的老师,竟暗地里打配合“掩人耳目”。这些违规行为实际上是拿孩子们的未来当赌注。受“不劳而获”“投机取巧”价值导向影响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大考中只会更惨痛地“丢分”。

站出来的考生很勇敢,如果没有他们的举报,这一事件很可能被掩盖。有关部门除了严肃处理涉事人员,更要以此为戒、全面排查,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

近年来,教育部在涉及普通中小学、高校等招生入学环节始终明确违规招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零容忍”态度。尽管如此,有些人仍利用流程漏洞或地域差异实现教育资源“套利”。除了徇私舞弊,还有人在入学身份上做文章,通过空挂学籍、违规落户等手段获取报考资格;还有人滥用政策资源,借助定向委培、华侨生招录等挤占其他考生机会。

这些行为会伤害所有尊重规则、努力学习的孩子,更有损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要打消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担忧和顾虑,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监管,消除利益交换空间,让偷偷摸摸的“小动作”无处遁形。同时,还要持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这块“蛋糕”,从根本上缓解教育焦虑情绪,消除种种教育乱象,让孩子们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迎接美好未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