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病毒全球扩散引关注
我国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病毒全球扩散引发关注,这一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严峻挑战,各国都在加强防控措施,以遏制病毒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需保持警惕,共同应对。
我国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病毒全球扩散引关注!7月27日,广州、阳江、湛江等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称,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据专家介绍,该病不会人传人,也没有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的证据。被蚊虫叮咬后1至7天内,患者会出现发热、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
今年基孔肯雅热疫情规模较大,原因是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增加,加上多地高温多雨,尤其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适宜蚊媒大量繁殖。此次在佛山流行的毒株与印度洋毒株同源,病毒复制快,传播速度快。此外,多数人群缺乏抗体保护,导致早期疫情快速扩散。
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患者可能出现中低热或高热(体温超过39℃),并伴有畏寒、寒战,通常持续3至5天自行退热。关节疼痛以远端小关节为主,包括踝、腕、手、趾等,活动困难。皮疹多数在发热后2至5天出现,可见于四肢、躯干,可能伴有瘙痒。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口腔黏膜溃疡等。
基孔肯雅热无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以对症为主。对于疑似基孔肯雅热患者,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作为解热镇痛药,避免使用含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成分的药物,直至明确排除登革热感染。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或剧烈关节痛,应由专业医生判断并指导用药。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应立即就医确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如果到过疫区并出现上述症状,需到医院就诊,血液检测显示病毒核酸阳性即可确诊。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若高热持续不退、意识模糊、出血等,需紧急处理。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都是通过伊蚊传播,发病季节及临床症状类似,但也有不同。基孔肯雅热关节疼痛更突出,有些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而登革热以肌肉痛、眼眶痛更明显,且可能出血,血液检查白细胞、血小板指标会下降。若当地有登革热流行,建议及时就诊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