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温让人暴躁易怒?这5个“情绪中暑”信号,你中了几个? 炎夏情绪调节指南

访客 2025-07-28 15:10:01 85078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人们情绪不稳定,出现暴躁易怒等“情绪中暑”现象,本文将介绍五个情绪中暑的信号,并提供炎夏情绪调节指南,帮助大家有效应对高温天气对情绪的影响,保持平和心态。

小满已过,暑气渐盛,炎炎夏日的“烧烤模式”即将开启。随着气温攀升,很多人会感到心烦气躁,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连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中暑”,是大脑在高温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情绪中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人体在高温状态下因生理变化导致的情绪焦虑和暴躁易怒的状态,也被称作“热怒症”或“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我们的大脑内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叫下丘脑,它负责调节体温、控制摄食和水分平衡以及调节情绪。当天气酷热时,下丘脑全力投入到调节身体散热的工作中,无暇顾及情绪调节。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超过80%时,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就会下降,“情绪中暑”便随之而来。

“情绪中暑”的表现包括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情绪低落和疲劳困乏。持续的高温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增加攻击性和冲动性,尤其对于患有脑血管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患者,情绪烦躁可能增加脑梗死、脑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发病几率,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猝死。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情绪中暑”: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瓜、冬瓜、绿豆汤,既能清热解暑,又能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燕麦、香蕉富含维生素B,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分泌,赶走焦虑。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加剧不适。

科学补水也很重要,每日饮水量建议 1500-2000ml,少量多次饮用常温白开水,避免一次性豪饮或者喝太多冷饮刺激肠胃。如果出汗太多,还可以补充含钾、钠的电解质饮品。

保证优质睡眠,夏天日照时间延长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睡眠不足。适当调整工作节奏,保证高质量睡眠,促进大脑修复和情绪重置。卧室做好光线管理,睡前1小时避免蓝光,黑暗环境能促进褪黑素分泌,助眠且降低核心体温。午睡也能帮助调节负面情绪,减轻疲劳感,但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学会心理调节,情绪宜疏不宜堵。当情绪来临时要学会正确释放和宣泄,比如找朋友聊天、购物、听音乐都是不错的减压方法。感到烦躁焦虑时,可通过正念呼吸法来调节,选择安静环境闭眼深呼吸,感受吸气与呼气的过程,身体会逐渐进入放松状态。

规律运动也是缓解“情绪中暑”的好方法。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段进行散步、游泳、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从每天10-15分钟起步,逐步增加至30分钟。温和的运动能让身体启动热适应机制,提升汗液分泌效率、降低基础体温,还能避免热应激引发应激激素过度分泌,减少其对情绪的负面影响。运动可促进多巴胺分泌,帮助改善情绪状态。务必注意控制时长与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环境通风降温,空调房温度调至26-28℃,既能减轻下丘脑负担,助力恢复情绪调节能力,也能让身体更舒适。搭配香薰机里的薄荷、薰衣草精油,借助芳香调节情绪。利用视觉降温原理,更换浅蓝色、绿色系的桌布、窗帘等家居装饰,或多观看大海、森林等自然风光图片,通过色彩心理暗示驱散燥热情绪。

在炎热的夏日,“情绪中暑”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虽然会带来一些困扰,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情绪健康,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夏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