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体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全球瞩目WAIC大会
全球瞩目的WAIC大会让人们再次聚焦于智能体时代,这次大会的召开似乎预示着智能体时代的来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体技术日益成熟,未来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变革,WAIC大会的举办,无疑为智能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将推动全球智能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大会规划了超过100场专业论坛,邀请了1200多位全球专家,其中包括12位图灵奖和诺贝尔奖得主,如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过一半。3000多项前沿展品将集中亮相,涵盖40多款大模型、50多款AI终端产品、60多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多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高盛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新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如果普及,将显著提升生产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自2023年高盛研究人员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以来,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到当年年底,代表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的基础模型数量已增至20个,超过了欧盟和英国的总和。
DeepSeek模型以低于其他领先模型的成本开发,并快速普及应用,表明我国的人工智能采用率可能比预期更快,经济潜力更大。高盛研究团队估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于2026年开始提升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并于2030年为中国GDP带来0.2-0.3个百分点的增长提振。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率将超过30%,并在2030年代初达到峰值,在未来15年内实现全面采用。
除了中国大模型的快速崛起,智能体成为今年AI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焦点。WAIC是AI领域前沿思想、技术、产品和应用的交汇点,每年展示整个AI生态的最新发展热点。今年大会中的一场论坛聚焦“智能体话题”,探讨其在客户服务软件市场中的应用。高盛预测,到2030年,客户服务软件市场有望额外增长20%至45%。
智能体是指能够感知环境并据此做出行动的事物,它让AI从被动工具变成主动参与者。高盛研究团队认为,智能体是大型语言模型与工作流程及应用程序接口结合以自主执行任务的载体。当前大多数企业在应用传统人工智能系统时,更多是将其作为一种模式匹配工具或决策辅助工具。而智能体具有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将代表AI创新的新高度,并具有显著提升生产力的潜力。
尽管智能体的完整定义尚未明确,但其应用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有机构指出,智能体将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全新用户界面,到2030年,软件市场中智能体所占份额可能超过60%。然而,数据可靠性、安全性和身份验证等问题仍需解决。
杰弗里·辛顿在今年WAIC上表示,虽然目前AI还很温顺,但未来可能发展为无法控制的威胁。随着智能体平台化应用的成熟和技术进步,这些障碍可能会逐步被克服,但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最近,某互联网行业大咖认为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未来两年将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期。大模型是发动机,智能体是车,最终需要车来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成本持续降低,智能体将走进更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