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富国银行高管为何被限制离华 司法程序引爆外交风波
美国富国银行高管因不明原因被限制离华,引发外交风波,目前涉及司法程序,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此事引发了外界对于美国企业在中国经营环境的关注,也涉及到中美经贸关系及金融合作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各方正在密切关注此事进展,美国富国银行高管被限制离华,涉及司法程序,引发外交风波,关注焦点涉及企业经营环境及中美经贸关系等。
浦东国际机场边检通道前,茅晨月的护照被贴上“限制出境”的标签。她是富国银行董事总经理、全球保理行业组织主席,在回到故乡数周后突然失去离开的自由。
这一司法程序立即引发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国务院呼吁“立即放人”,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威胁称,若8月12日前不放人,将对华商品关税恢复至24%。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7月2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茅晨月因涉及中国在办刑事案件,被执法部门依法采取限制出境措施。他强调,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均须遵守中国法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6条和《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2条,中国司法机关有权对涉嫌违法的人员实施限制离境措施。这并非孤立事件。今年4月,一名美国商务部员工也因未披露政府雇员身份而被限制离境;2023年,野村证券王忠和、科罗尔公司陈某等外籍人士也遭遇类似处理。
美国国务院将中方措施定性为“不当限制”,国务卿鲁比奥在电视访谈中反复强调此事“不可接受”。富国银行暂停所有赴华公务差旅,并通过外交渠道施压要求释放茅晨月。特朗普将司法个案与贸易政策挂钩,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24%关税,这场博弈的性质已彻底改变。
讽刺的是,美国《国土安全法》第235条同样授权海关无限期扣留“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人。2013年葛兰素史克案中,英籍高管马克锐因商业贿赂在中国被判刑时,美方并未发表评论。
历史记录显示,2018年美国以“银行欺诈”罪名跨境逮捕华为CFO孟晚舟并拘押近三年。2025年中国依法限制涉嫌刑事案件的美国银行高管离境,却遭到“人质外交”的指责。
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恐慌暴露了其强硬姿态的脆弱。2025年4月,中国宣布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影响美国军工生产。五角大楼报告承认稀土库存仅能支撑数月,被迫以高价采购。
美国对华裔人才的系统性排斥更显伦理污点。五角大楼命令微软等承包商清退所有中国籍工程师;农业部以“国家安全”为由解雇70名外国研究员,多数是中国博士后。
特朗普挥舞的24%关税大棒实际上自伤筋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方对华关税一度升至145%,导致美股总市值蒸发4万亿美元。若重启关税,美国GDP将直接萎缩1.2%,特斯拉等企业面临电池成本暴涨,美国农场主失去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
科技封锁方面,就在五角大楼驱逐中国工程师两天后,美国商务部悄然解禁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人工智能芯片。英伟达因对华禁令积压45亿美元库存,季度财报营收暴跌18%。华为昇腾910B芯片性能反超,替代威胁迫在眉睫。
茅晨月案的核心敏感点在于她掌管富国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涉及350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动,深度参与中国国产AI芯片供应链融资。富国银行自身合规纪录不佳,曾因反洗钱漏洞被罚37亿美元。其在中国的业务可能触及《反洗钱法》、《数据安全法》和《外汇管理条例》三条法律红线。
案件侦查期通常为两个月,可延长一个月。在此期间,茅晨月可以聘请律师、申请变更措施。不同于美方渲染的“任意拘押”,中国司法透明度显著提升,全国法院庭审直播率达89%,案件信息公开度同比增加27%。
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内,茅晨月的代理律师正翻阅《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期限的条款。窗外陆家嘴的霓虹闪烁,富国银行上海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
美国国会大厦里,政客们挥舞的关税威胁文书与中国新出台的《反外国制裁法》在新闻画面中交替闪现。法律专家指出,冻结外国资产需证明其参与“重大恶意行为”,而在茅晨月案中,中方程序无懈可击。
英伟达恢复对华芯片供应的消息与微软清退华裔工程师的指令在同一周登上《华尔街日报》头版,这种自相矛盾的挣扎恰是旧秩序崩塌的断裂声。从孟晚舟到茅晨月,七年轮回间攻守易形。当中国以法律捍卫司法主权时,美国却沉迷于关税大棒与人才清洗。法治与霸权的对弈棋盘上,公正从不来自双标,尊严永远建立在规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