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第三轮谈判谈崩了说明什么 停火共识难达成
俄乌第三轮谈判谈崩,表明双方在当前局势下难以达成共识,停火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紧张局势依然存在,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此次谈判的失败提醒国际社会,解决俄乌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双方之间的分歧程度,双方需要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同时寻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途径,达成停火共识的难度较大,需要双方做出让步和妥协。
近日,多方消息称俄乌将举行第三轮直接谈判。然而,双方的大规模无人机互袭却愈演愈烈。人们关注的是,新一轮谈判将讨论哪些内容,能否取得进展,以及俄乌局势将如何发展。
据分析,新一轮谈判可能继续讨论交换战俘等人道主义问题。前两轮谈判在人道主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一致,但具体合作细节尚未敲定。本轮谈判可能会进一步探讨执行方案,并处理战俘交换及阵亡士兵遗体归还等事务。然而,在核心停火条件上,双方分歧显著。俄罗斯坚持乌克兰需作出实质性让步,如领土或安全安排,作为停火前提。而乌克兰则主张“先停火、再谈判”,并拒绝就“不加入北约”作出承诺。鉴于双方立场差距较大,此轮谈判恐难在和平协议框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与此同时,俄乌无人机攻防战不断升级。俄国防部通报称,俄防空部队在多地击落了100多架无人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多个机场一度实施航空管制。乌克兰空军通报称,自20日晚起,俄军使用400多架无人机和24枚各类型导弹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
乌克兰调整战术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首先,近期俄军在战场上占据主动,乌方希望通过反击打破僵局;其次,乌方计划充分发挥其在无人机领域的优势,利用低成本无人机对俄关键目标实施精准打击,以快速积累战果并削弱对方作战能力;最后,鉴于短期内实现停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乌方认为最终仍需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因此需提前为冲突长期化做准备,强化自身作战能力以应对持久消耗。
当前,俄乌双方在战场上持续升级攻势,作战范围不断扩大,核心目标是通过军事施压夺取主动权,为后续谈判积累筹码。乌克兰正全力争取西方进一步军事支持,欧洲国家已加速武器援助,乌方更期待美西方提供远程攻击性武器以扭转战场被动局面。然而,双方均未展现出停战或全面停火的实质性准备,这种军事对抗持续升级的态势,必将对未来谈判进程形成严重阻碍,使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的难度进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