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OpenAI正在犯战略性错误,似乎已经混乱!

访客 2025-07-22 08:56:43 15911
OpenAI可能正在犯战略性错误,目前其决策和行动似乎出现混乱,该公司可能未能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导致其在某些关键领域的战略决策失误,目前的情况表明,OpenAI需要审视其战略规划和执行,以确保其长期发展,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大V:OpenAI正在犯战略性错误。

OpenAI的战略似乎已经混乱!

上周五,OpenAI直播发布了全新的ChatGPTAgent功能,将Operator、DeepResearch以及ChatGPT模型融为一体,让ChatGPT能够智能浏览网页、自动填写表单、运行代码并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可编辑的PPT演示文稿和Excel报表。

OpenAI正在犯战略性错误,似乎已经混乱!

在直播中,OpenAI团队让ChatGPTAgent策划了一场婚礼。它能根据宾客着装要求和天气自动挑选礼服和预定酒店,准备新人礼物。整个过程由Agent自主完成网络搜索比价并通过虚拟浏览器执行预订操作。用户可以随时介入检查或调整,Agent也会在如支付、删除文件等重要步骤征求用户确认,确保用户始终有控制权。

OpenAI正在犯战略性错误,似乎已经混乱!

OpenAI的CEO Sam Altman感叹道,看到ChatGPT Agent像人一样用电脑完成复杂任务,让他第一次产生了“AGI即视感”。

据报道,OpenAI已与电商平台Shopify合作,在对话界面内接入了购物与支付结算功能。用户可以在聊天中就一键下单,而OpenAI则可以从这些订单中抽取佣金,实现流量变现。

这似乎对OpenAI意义重大,目前他们主要的收入来自订阅费,但如果可以将ChatGPT庞大的免费用户群变成电商分成的收入来源,将有望改善OpenAI持续巨额亏损的状况。

但是,这个看似积极的信号,我却很难看好。

OpenAI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上,需要决定是继续独自发展,还是转型为开放平台以构建繁荣的产业生态。可是很明显,OpenAI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元气大伤

首先,我认为,OpenAI的人才流失远比想象中致命,正在侵蚀他们的创新能力,未来大概率难以维持技术大幅领先的局面。

2024年底,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和CTO Mira Murati等关键人物就相继离职,让大家不禁为OpenAI的未来发展捏了把汗。

OpenAI正在犯战略性错误,似乎已经混乱!

最近,在Meta近乎疯狂的抢人大战中,OpenAI也明显处于被动地位。

自6月底以来,Meta从OpenAI苏黎世办公室以及美国公司挖走了十余名关键研究员。据称,每个研究员都有九位数的签约奖金。尽管该说法被Meta的高管所否认,但薪资肯定丰厚。

在这些研究员中,不乏OpenAI o1模型和Deep Research的核心人员Jason Wei和Hyung Won Chung(郑亨元),以及负责Agent协议与多步骤推理模块开发的Shuchao Bi(毕树超)和Hongyu Ren(任泓宇)等等。

过去,一个公司,有重要创始人坐镇,就问题不大。但是,这个情况已经不再适用于OpenAI。

虽然ChatGPT仍然拥有全球最多的活跃用户数量,但OpenAI的创新能力高度绑定在人才的身上,人才流失可能会造成致命打击。如果核心团队后继无人,模型性能不再提升,功能创新停滞,用户迟早会被后起之秀吸引走。

一位近期离开OpenAI的研究员在一次小范围分享中提到,公司内部带有浓厚的“项目制”色彩,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无序。团队围绕着少数几个明星研究员自发形成,缺乏大公司那种结构化的知识管理和人才备份体系。

这种模式看上去灵活高效,但是一旦遭遇外部的持续性挖人,研发体系的破坏将难以挽回。每一个核心研究员的离开,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份经验,更可能是一个项目的崩溃和关键研究方向的停滞。

战略失误

同时,OpenAI更严重的问题是战略也非常混乱,导致他们有限的创新能力没有集中于提升模型水平,或是打造GPT Store这样的平台,而是被分散到了不同的项目中,甚至去抢了Manus这些公司的活。

我们常说,AI时代,上半场是模型之争,下半场就是应用之争。

OpenAI要想清楚,在下半场,他们究竟要做什么。当大家纷纷下场做应用的时候,自己亲自下场,只会成为N个相互竞争的应用之一,不光胜出的几率不大,而且会浪费掉自己前期积累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今年被称为“AI Agent元年”。微软、甲骨文、IBM、Salesforce等科技巨头都在研发各自的AI Agent工具。

同时,全球AI Agent初创企业激增,如Manus这样的通用型AI Agent和Lovart这样的行业型AI Agent层出不穷。

OpenAI正在犯战略性错误,似乎已经混乱!

此时,我想,对于OpenAI这样拥有底层技术且有大量用户的公司来说,搭平台、建生态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在下半场,OpenAI的关键应该是要争生态,也就是要服务好开发者,而不是自己下场去当开发者。

OpenAI的直接竞争对手Anthropic的战略就清晰得多。他们抢先推出了开放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大量第三方企业工具也随之迅速接入,形成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工具生态,连OpenAI也不得不兼容MCP。

谷歌也发布了Agent2Agent(A2A)协议,同样快速吸引了Salesforce等30多家企业和大量开发者的加入。

相比之下,OpenAI虽然早在2023年就开放了插件(Plugins)功能,后来也发布了Agent的相关工具包,但普通开发者想接入OpenAI的API,还得排队审核,而且也只能调用有限的几个预设工具。

OpenAI可能会强调,自己的封闭策略是为了保证安全可控,但代价就是生态扩展缓慢,创新活力不足。要知道,历史上互联网的繁荣正是建立在HTTP、HTML等开放标准基础上,AI行业也不例外。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OpenAI的战略失误并不是没有预兆。

据报道,今年3月,OpenAI对高层管理结构进行了调整,使Sam Altman可以All-in到他最热爱的产品和前沿技术上。同时,OpenAI还聘请了应用业务CEO,负责OpenAI产品的落地和商业化。

从战略层面看,这恰恰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OpenAI的战略重心放错了位置。

Sam Altman最核心的任务,应该是让OpenAI从技术公司变成平台公司,像苹果的乔布斯主导构建了App Store生态,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产品经理。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技术的领先窗口期总是短暂的。因此我觉得现在可以给OpenAI敲响警钟了。

当谷歌、Anthropic,甚至DeepSeek这样的后起之秀,都在用开放的姿态推动AI应用发展的时候,OpenAI却要当个单打独斗的全能冠军,推出ChatGPT Agent,执着于和一众初创企业直接竞争。那么,OpenAI的辉煌又还能延续多久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