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倡议书呼吁规范竞争
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的激烈竞争,我们发起倡议,呼吁行业内外共同规范竞争行为,避免陷入“多输困局”,我们强调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并倡导企业间良性竞争,注重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以维护消费者利益和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外卖市场环境。
7月15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的倡议书》,在持续近两周、激战正酣的即时零售补贴大战中提出了不同声音。此前,即时零售平台推出了“满18减18”“0元喝奶茶”“16.18元小龙虾”等促销手段。美团宣布当日即时零售订单量为1.5亿单,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
然而,在攀升的销量之外,嘉和一品、乡村基、南城香等餐饮品牌创始人公开表示,实体商户面临经营秩序紊乱、利润空间压缩、服务质量下滑等多重压力。协会在发布倡议书前对会员企业进行了小范围调研,收到33家企业的书面回复和部分口头反馈。企业反馈了一些关键数据:被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要求参与价格补贴,并承担补贴份额,比例在30%—70%之间,少数情况下甚至超过70%;价格补贴活动期间,单笔订单的平均利润率普遍下降,降幅多在10%—30%之间。
为此,倡议书呼吁各平台企业立即停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的强制行为,严禁以“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活动,严禁通过格式条款、算法规则强制商家承担超过合理比例的补贴份额。倡议书还提出,企业要远离“价格比拼”“补贴换流量”“赔本赚吆喝”等短视行为和“内卷式”竞争,明确商品或服务的合理利润率区间,避免陷入“利润为负—品质下降—消费者流失”的恶性循环。
作为连锁经营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成立于1997年,拥有1600余家涵盖零售、餐饮、服务等领域的会员企业,长期参与行业政策制定与权益维护。协会会长彭建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补贴战继续下去,商户被迫降低品质维持运营,消费者获得低质服务,最终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受损。协会倡议的核心是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包括规范补贴行为、坚守品质底线、构建多元竞争体系等。
近期不少餐饮会员单位和协会反映,外卖大战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对企业的盈利造成很大影响。企业反馈的主要问题包括被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要求参与价格补贴,并承担高额补贴份额,导致单笔订单的平均利润率普遍下降。此外,因运力不足等问题,消费投诉与赔偿明显增加,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少数企业为获取订单,主动降价或发放满减券,投入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成为一笔纯成本支出。
除上述可统计的问题外,还有企业口头反映价格补贴扰乱了价格体系,拉低了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使其更倾向于依赖低价决策,严重阻碍企业提升品质和创新消费模式。线上商品价格低廉,导致餐饮堂食和零售到店消费下滑,影响显著。长远来看,这种趋势将加剧商家对平台的依赖,而平台规则及平台间的竞争会进一步挤压实体企业的生存空间。
一些地方政府也关注外卖大战,希望促消费,推动消费品品牌建设,同时举办各种活动鼓励消费者走出家门。地方政府担心外卖平台单纯以价格为唯一尺度进行促销,会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害。各地政府希望培育更多消费品牌,让消费者和品牌有更多的互动,这需要消费者通过更多元的方式接触消费品品牌。
协会建议规范平台企业的补贴行为,严禁通过算法操控、流量倾斜等强制手段迫使商家参与价格战,必须公开透明算法规则和补贴机制,保障商家经营自主权。商家应强调坚守商业底线,严禁偷工减料、虚假促销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设定合理利润区间以避免“亏损经营—质量下降—客源流失”的恶性循环。倡导构建多元化竞争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优化实现增效降本,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企业应强化自律,开展合规自查并接受社会监督,践行社会责任,保障从业人员权益,推行绿色包装和理性消费。
这份倡议书旨在打破当前“低价竞争—质量下滑—行业受损”的困局,建立“优质服务—合理利润—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倡议书发出后,许多餐饮企业和连锁品牌的创始人都转发了倡议书,并反馈说倡议书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几家平台也与协会进行了沟通,表达了共同的意愿,希望行业生态能够健康发展。
国外类似情况较少,如美国即时零售平台Instacart的商业模式较为健康,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商家能盈利,平台也能赚钱。我们不希望外卖大战继续打下去,最终陷入“多输”状态:平台烧钱,商户生意受损,整体质量下滑,消费者最终可能也拿不到高品质的商品。因此,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企业也要坚守质量底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