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热死蚊子 为何这么热 副高偏北异常叠加
今年夏天异常炎热,甚至出现“热死蚊子”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北异常叠加的影响,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其异常偏北导致炎热天气更加严峻,今年夏天的持续高温天气,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气候现象。
近期,我国多个省份经历了极端高温天气,新疆、陕西、河南、山西、湖北、重庆等六省区市相继出现40℃以上的气温。国家气象观测站数据显示,至少有29个站点打破或追平了7月气温历史纪录。陕西兴平测得42.8℃,周至42.7℃,西安泾河42.2℃,勉县40.1℃,均刷新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湖北巴东的42.2℃则成为长江流域今年截至目前的最高温。
这种极端高温带来了不少意外现象。例如,河南一些网友分享说,家里的蚊子竟然被热死了。从他们晒出的照片来看,房间地面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全是被高温“烤”死的蚊子,这一现象既让人感到爽快,也提醒我们今年的气候确实异常炎热。
蚊子对温度非常敏感,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在25℃至30℃之间,蚊子的代谢最活跃,繁殖能力最强。但一旦温度持续升高,超出它们的生理极限,就会迅速出现代谢紊乱的问题。常见的淡色库蚊、埃及伊蚊等虽然能短时间承受较高温度,但一旦环境温度超过40℃,体表水分蒸发加速,如果无法及时吸取水分补充,就会因脱水死亡。而如果气温持续在45℃以上数小时,蚊子体内的蛋白质结构会被破坏,酶活性失效,直接导致细胞功能崩溃,出现大规模死亡。这次在河南等地看到蚊子热死的情况,正是由于长时间高温加上城市地表温度叠加效应,室内温度甚至可能超过室外。对于小型昆虫来说,这种条件就像在蒸笼里,根本无法逃避。这也反映了极端天气对自然界的严重冲击。
今年夏天之所以如此炎热,一个重要背景是拉尼娜现象结束后的“后遗症”。拉尼娜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导致全球大气环流结构发生变化。而在拉尼娜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气候系统往往还会维持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和活跃。今年副高强度特别强,甚至突破了往年的范围,直接控制到了华北乃至更北的地区。副高控制下,空气大范围下沉,使空气变得更干燥、更炽热,加剧地面升温效应,形成了所谓的“热穹顶”——热空气被压在地表,像个大锅盖一样,热量越积越多,人们感觉就像进了蒸箱。
与此同时,西风带的变化导致冷空气南下路径受阻,北方的热量得不到稀释。从去年冬天开始,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弱,使得整个大陆的暖高压系统提早建立。今年春季至今,大陆暖气团持续偏强,与副高叠加,导致中原、黄淮、华北等区域出现异常持久且猛烈的高温过程。后续来看,副高依旧没有减弱的趋势,并且台风活动的路径偏向东海、黄海,导致大量水汽和热量输送到北方,更加剧了湿热叠加的情况。这意味着,高温高湿的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对没有降雨缓解的内陆城市而言,压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