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天倒计时:美俄关系风向变了 “最后通牒”引发紧张态势
距离某个重要事件还有50天倒计时,美俄关系出现变化,紧张态势加剧,美国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引发两国关系的紧张局势,当前,国际社会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发展,对于未来的走向和影响,各方都在密切关注并做出应对准备。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晤北约秘书长吕特,发表声明称对俄乌冲突持续感到失望,对俄罗斯方面非常不满意。他表示与俄总统普京达成的四次协议均未得到执行。美国已与北约签署协议,将17套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及其他美国产武器装备运往乌克兰,北约成员国将为这些资产付费。如果俄罗斯在50天内未与乌克兰完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并对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
这一声明显示美俄关系风向发生变化,50天的最后期限既是促压停火的倒计时,也是美俄关系的“冷静期”。
细看14日声明的内容,多是特朗普近日来对俄乌冲突立场的重申与整合。俄罗斯对此有所准备。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强调,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不会改变“特别军事行动”的走势。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季莫费耶夫则表示,特朗普要求在50天内达成协议是在下“最后通牒”,但俄罗斯显然不会遵守这个要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谨慎表示,俄方希望弄清特朗普言论背后的真实意图。
另一边,美乌互动呈现积极态势。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通报了他与吕特的会谈情况和协议内容。泽连斯基表示,与特朗普讨论了乌克兰需要的武器装备,“乌克兰已准备好开展最高效的合作以实现和平”。
特朗普再度上台后,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政策发生了急剧变化。他对俄罗斯频频示好,与普京进行了多次通话,讨论双边关系、俄乌冲突与中东局势等议题。双方之间的“电话外交”与拜登时期的“零交往”形成鲜明对比。此外,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频繁前往俄罗斯与普京会晤,两国代表团还在沙特、土耳其等国进行直接谈判,商讨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和发展经贸合作等议题。不过,除了促成俄乌双方交换人质,特朗普促和的政策目标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比之下,特朗普对乌克兰和欧洲的要求频频得手。特朗普上台前后不断对泽连斯基发出指责声音。2月28日,特朗普、美国副总统万斯与泽连斯基在白宫爆发激烈争吵,泽连斯基提前结束访美行程,径直前往欧洲寻求支援。4月30日,在反复威逼利诱之下,乌克兰与美国签署总额达数千亿美元的矿产协议。
对欧洲,特朗普不断批评其在国防安全上“搭便车”和“占美国便宜”。随后,欧盟宣布实施“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但在6月25日的北约海牙峰会上,32个北约成员国领导人还是同意到2035年将国防开支提升到GDP的5%。
此次特朗普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且价值不菲,至少发出了三重信号。一是特朗普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变得积极,首次根据其意愿和决策来加强乌克兰的军事能力。二是特朗普的对俄政策正在与美国的主流意见汇合,尽管个人倾向于与俄保持正常交往,但美国民意舆论、两党共识及参众两院多数都主张对俄罗斯实行强硬政策。三是特朗普的政策正在与欧洲靠拢,符合欧洲国家加大对俄威慑的立场。
特朗普再度上台后曾试图以一种简单方式解决俄乌冲突,即逼迫俄罗斯或乌克兰单方面作出重大让步。此举显然未能奏效,因为它忽略了导致俄美关系长期低迷的结构性矛盾和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从冷战后历史轨迹来看,俄美关系多次“重启”但均宣告失败,双方在北约东扩、欧洲安全和国际战略安全与稳定等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已成死结。俄罗斯对美俄关系改善不敢抱有过高期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同时,俄乌冲突事关俄罗斯根本安全,因此在全力押注之际难以轻易作出重大让步。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此次声明并非偶然,也不完全是其惯常的“任性发挥”,而是俄罗斯与美国及整个西方固有关系结构的再次显现——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的关系难以摆脱对抗螺旋。不过,特朗普在发布声明时仍表示,“与普京的通话一直非常愉快”。设定期限达成停火协议看似充满压力,但50天的时间也留下了巨大的弹性空间。停火能否实现?和平还有多远?9月2日,也就是50天期满之时,或能一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