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地产行业,突然冒出一批千亿高管 身份通货膨胀引发关注

访客 2025-07-17 11:17:06 67455
地产行业出现了一批千亿高管,身份通货膨胀现象引发关注,这些高管在短时间内崛起,其身份和财富增长迅速,引发了公众和行业内部的关注,这一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到多种因素,如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影响等,这些高管的涌现也引发了对于行业内部管理和规范的讨论,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左右。

洪水退去时,那些死死抱着救生圈不肯撒手的人往往显得最狼狈。在房地产行业从繁荣走向萧条的过程中,许多人被迫离开,但依然紧紧抓住“前千亿房企高管”这一标签,仿佛这是他们曾经辉煌的证明。

数据显示,2023年房地产从业人员数量较巅峰期锐减近40%。有人主动出走寻求新生,更多人被巨浪无情甩出赛道。转型大潮汹涌而来,真正能成功上岸者寥寥无几。“前千亿房企高管”这枚标签,成了无数人手中紧握的勋章。

“千亿级房企”这块招牌确实硬气,但在行业烈火烹油的年代,年销售额破千亿的房企名单能排满三张A4纸。然而问题出在紧随其后的“高管”二字。这个称谓在转型江湖里变得灵活而暧昧,几乎任何曾在千亿房企体系内任职的人都可以自称“高管”。

管过一两个项目的营销总监、分管某区域策划条线的部门负责人,甚至某项目渠道总监,都纷纷以“高管”自居。当人人都是“高管”,真正的价值早已被稀释得一文不值。更讽刺的是,既然曾是“千亿房企高管”,为何最终没能拯救自己所在的巨轮,反而被时代的浪潮拍在了沙滩上?

这份被行业“优化”掉的履历,反而成了在新赛道招摇过市的资本。这种逻辑本身,就是转型路上最大的障碍。

转型从来不是举着旧旗帜去攻打新山头,它意味着一次彻底的死亡与重生。死死抱住“前千亿房企高管”的头衔不放,本质上是恐惧失去过往的身份认同,恐惧在新领域成为“无名小卒”,恐惧承认那个被行业淘汰的、不够完美的自己。

真正的转型者明白过去的辉煌往往是未来最大的包袱。老李曾是某头部房企城市公司副总,管理上百亿货值的项目。行业下行后,他尝试直播和知识付费,结果反响平平。后来他痛定思痛,撕掉“前千亿房企高管”的标签,沉入社区,开了一家主打“地产级品质管控”的家装小公司。现在他的标签是“用工地标准搞装修的老李”,生意日渐红火。

还有王总,他曾管理某房企华东大区营销。离开后,他尝试过各种“高管”人设的分享,收效甚微。后来他把十几年地产营销的经验拆解、提炼,聚焦于实际痛点。现在他在给中小企业和新消费品牌做顾问,名片上只印着“实战营销策略顾问老王”。

成功的转型者敢于“自我碎纸机”,把对过去身份的依恋粉碎掉。唯有如此,才能在陌生的土壤里重新长出属于自己的根系,塑造真正有价值的新IP。转型的本质不是身份平移,而是价值重构。

“前千亿房企高管”这袭华美的旧袍,穿在新世界的战场上只会显得沉重而滑稽。真正有勇气的人会选择脱下那身早已不合时宜的“高管”戏服,赤脚踏入新的潮水,感受它的温度与力量。与其在“前高管”的标签下顾影自怜,不如在“现创业者”、“现服务者”、“现深耕者”的身份中重新定义自己的名字。放下过去,是为了更有力地拥抱未来。当你的新名片上印着的是你实实在在创造的价值时,你才算是真正上了岸。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