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外卖大战升级 谁是最终赢家 时效成新刚需

访客 2025-07-15 18:19:02 21989
随着外卖大战不断升级,时效成为新的刚需,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各大外卖平台纷纷提高配送效率,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服务质量争夺市场份额,谁是最终赢家仍不确定,需要各平台不断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自2025年以来,外卖行业竞争激烈,京东、美团、阿里(饿了么)等巨头纷纷加入战局,通过补贴大战和订单竞赛争夺市场份额。这场竞争表面上是烧钱抢份额,实际上是对零售底层逻辑变革的争夺,核心在于“最后一公里”的角逐。

外卖大战升级 谁是最终赢家 时效成新刚需

近年来,中国外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每天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预计2024年至2027年,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将从1.64万亿元攀升至1.96万亿元。交银国际研报显示,2024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占比65%,饿了么为33%,其他平台合计仅有2%。

外卖大战升级 谁是最终赢家 时效成新刚需

过去,电商竞争主要围绕价格、品类丰富度以及次日达、半日达的物流效率。如今,消费者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半小时达”“1小时达”正从餐饮外卖延伸至全品类零售,成为新的刚性需求。这种“即时满足”的心理预期彻底重塑了零售行业的底层逻辑。谁能率先满足消费者对“快”的追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作为外卖行业的老牌玩家,美团凭借其全国最密集的本地配送网络,在2025年7月的竞争中再次展现强劲实力。7月5日,美团即时零售单日订单量达1.2亿单,创下中国外卖史上首次破亿纪录;7月12日,这一数据进一步突破1.5亿单,其中“神抢手”业务贡献超5000万单,“拼好饭”业务量突破3500万单。在订单激增的情况下,全量订单平均配送时间仍稳定在34分钟。

订单结构显示,餐饮订单仍是主力,较平日增长65%;非餐饮品类增长同样显著,运动品类销量较去年翻倍,江苏地区球拍类商品成交额实现倍增。美团的配送网络已从单纯的送餐渠道升级为“万能通道”,覆盖奶茶、服饰、3C产品乃至家电,未来甚至可能延伸至汽车试驾、家具配送等领域。其核心逻辑是将“配送能力”转化为“零售入口”,通过高效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抢占多元消费场景,实现流量向销售额的转化。

京东则依托其“仓配一体”的传统供应链优势,全力弥补本地即时配送的短板。2025年6月18日,京东外卖宣布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进入7月,攻势持续加码。上线4个月内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单量破百万,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成为首批单量破亿品牌。同日,京东外卖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实现单量破百万。京东入局外卖的核心目标是搭建自主即时配送网络,抗衡美团的品类扩张,最终实现3C、家电等优势品类的“半小时达”。通过引入高品质商家、提供差异化服务,京东成功吸引了对品质敏感的消费者,第三方调研显示其在品质外卖市场以45%的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凭借物流优势持续提升配送速度与服务质量,京东正逐步在“最后一公里”竞争中站稳脚跟。

阿里收购饿了么后,将其作为本地即时配送的核心布局,与淘宝、天猫的全品类电商生态形成互补。2025年5月2日,淘宝闪购正式上线,依托淘宝流量优势,联动饿了么配送体系,成效显著。例如奈雪的茶饿了么外卖订单同比暴涨超200%。7月14日,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单,创历史新高;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在已突破2亿的基础上,本周环比净增15%,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非餐饮品类表现同样抢眼,1205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100%,3074个商家、超26万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尽管部分数据显示饿了么市场份额不足30%,但背靠阿里资源,其竞争力持续提升。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投入500亿元平台消费券,通过大额红包、免单卡等方式刺激消费;饿了么则通过优化配送网络、提升骑手待遇等措施,持续强化“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力。

外卖大战的最终结局并非一家独大,而是形成分层满足的市场格局。对于时效性要求极高的即时场景,美团、饿了么等深耕本地配送的平台仍将占据主导。餐饮外卖、夜间应急商品等需求考验的是30分钟内的履约能力,这需要高密度的骑手网络与算法调度能力。美团7月数据显示,其全量订单平均配送时间稳定在34分钟,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的订单准时率达96%,这种“分秒必争”的优势难以被短期颠覆。

在时效性中等的准即时场景,京东与美团的较量将持续升级。3C产品、当季服饰等商品,消费者既希望快速拿到,又对价格敏感。京东依托“仓配一体”体系,能实现上午下单下午达;美团则通过整合本地数码门店,将手机、耳机等商品纳入小时达范围。数据显示,美团618大促期间,手机、电脑整机、智能设备等核心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倍,其中智能设备增长超8倍。这场“速度与性价比”的博弈将推动行业标准不断抬升。

对于时效性宽松的长周期场景,传统电商的根基依然稳固。大件家电、家居建材等商品,消费者更看重安装服务与售后保障,而非配送速度。京东家电的“211限时达+送装一体”、天猫超市的“次日达+上门退换”,仍能满足大多数家庭的计划性采购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传统电商在家电品类的市场份额仍超70%,证明非即时需求的市场韧性。

无论市场如何分层,“最后一公里”的效率竞赛不会停歇。消费者一旦习惯“半小时达”的便捷,便很难再接受更长的等待时间。这也促使巨头们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持续优化配送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在这场角逐中,谁能率先洞察并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即时满足”需求,谁就能在未来零售格局中站稳脚跟,赢得长远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