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曝罗马仕5名老板“潜逃” 企业危机引发行业震动
近日,罗马仕公司陷入危机,其五名高层老板疑似潜逃引发企业震荡,这一事件不仅令罗马仕陷入困境,更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此事件暴露出公司内部管理漏洞及潜在问题,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敲响了警钟,罗马仕企业危机正在持续发酵,行业内外密切关注其后续发展。
曝罗马仕5名老板“潜逃” 企业危机引发行业震动!近期,罗马仕因产品安全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关于“5名核心高层事发后失联,疑似潜逃马来西亚”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行业。截至7月14日,罗马仕方面未就相关传闻作出回应。
7月初,罗马仕宣布启动大规模产品回收并停产6个月,打破了消费电子市场的平静。据内部员工透露,在产品问题曝光前,公司5名核心管理者已失去联系。企业在此期间完成了多次法人变更,这种非常规操作引发了外界对其逃避责任的猜测。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管理人员透露,罗马仕五个最核心的老板在出事后基本失联去了马来西亚,并多次完成了法人变更。另有匿名员工称,这些负责人在事件曝光后便失去联系,其行为被形容为“把公司当作提款机”,并在香港购置房产和车辆,一旦出现问题便销声匿迹。
这种粗放的资金管理模式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伏笔。随着产品召回令下达,企业资金链应声断裂,此前积累的供应商欠款与员工薪资缺口让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陷入绝境。在电商平台上,罗马仕全系列产品已悄然下架。第三方数据显示,该品牌在国内充电宝市场曾占据约15%的份额,其突然退场导致近千万用户面临售后无门的困境。行业分析师测算,此次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4000万元,而品牌信誉的崩塌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天眼查信息显示,罗马仕的股权结构呈现50%对50%的均衡状态,股东为雷桂斌与雷灿伙。但内部爆料指出,实际参与管理的核心成员包括雷桂强、雷灿锋、李秋华等五人。这种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权的分离,为管理层的集体失联提供了操作空间。追溯企业工商变更记录可见,自今年4月起,雷桂斌陆续退出旗下多家关联公司的管理岗位,密集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等职务。同一时期,雷桂强、雷灿锋等其他核心成员集体退出企业内部通讯群组,其办公系统账号也被批量注销。这种有计划的人事剥离与后续的失联事件形成时间上的呼应。
财务数据显示,尽管罗马仕月营收稳定在2亿元水平,但企业账面流动资金始终维持在警戒线边缘。每年年终利润分配后,用于风险储备的资金不足月营收的5%,远低于行业20%的平均水平。这种“赚多少花多少”的运营模式,使得企业在遭遇产品召回这类突发事件时,瞬间丧失了抗风险能力。6月初刚向供应商支付的数千万元货款,成为压垮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召回公告发布,企业应收账款回笼停滞,而退货产生的物流、检测等费用持续增加,最终导致7月上旬出现全面停摆。
罗马仕事件暴露出消费电子行业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充电宝作为涉及电路安全的特殊产品,其质量标准执行情况一直备受关注。此次该品牌产品在香港航空客机上引发的火灾事故,更是为行业敲响警钟。有检测机构抽查显示,市面上30%的充电宝存在过充保护失效等安全隐患。从企业治理角度看,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在此事件中集中爆发。五位核心管理者均为亲属关系,这种封闭的管理架构导致内部监督机制失效。行业专家指出,当企业决策权高度集中且缺乏外部制衡时,极易出现短期逐利行为,忽视产品质量与风险防控。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层面,此次事件凸显出售后保障体系的脆弱性。目前,超过80%的充电宝企业采用“品牌方直接负责售后”的模式,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消费者的维权路径即刻中断。律师建议,应建立电子产品质量保证金制度,确保企业即使破产也能履行售后责任。这场危机不仅让罗马仕品牌陷入绝境,更让整个消费电子行业面临信任重建的考验。如何在追求市场份额的同时筑牢质量防线,如何通过制度设计防范管理层缺位风险,成为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