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工作!“孤独症”女孩的就业突围
孤独症女孩面临就业挑战,但通过积极寻找工作实现就业突围,她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通过提升自身技能和适应能力,成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她的经历鼓舞着更多面临类似困境的人们,展现出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您的冰美式,请慢用……”元宝(化名)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托盘放在桌子上,然后将咖啡端到客人面前,虽然动作稍缓,但并没有让客人感到任何异样。在离北京市盲人学校不远的春锄咖啡店里,元宝和另外两名患有孤独症的高三培智毕业生进行着毕业实习。在这里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就业之路。
6月9日,北京盲人学校实训室,宗老师对元宝进行咖啡师工作流程实景带教。
在2025年京津冀培智学生职业技能展示与就业推介会上,三地二十余所特教学校的师生以及近20家爱心企业、5个行业协会齐聚一堂,展示职业教育成果,为特校孩子们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5月16日,就业推介会上,元宝作为学校代表展示咖啡制作,作品收获了评委的好评。
5月16日,北京市盲人学校展位上,元宝和同学在咖啡制作区大显身手。
5月16日,元宝和同学们制作的咖啡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
5月16日,就业推介会上,健翔学校的毕业生展示简历。
5月16日,参加就业推介会的学生在一同合影。
盛满晨曦的咖啡杯
元宝三岁查出患有孤独症,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北京的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高中进入北京市盲人学校中西面点专业学习。由于表现优异在就业推介会上获得了到一家餐饮企业实习三个月的机会。当得知可以去咖啡店上班,元宝在教室外高兴得跳了起来,做一名咖啡师是她多年来的梦想。
5月16日,签约前,班主任袁满叮嘱元宝上台后的表现,她眼神中充满期待。
5月16日,一家爱心企业和元宝签订了意向书,为她提供咖啡师的实习岗位。
5月16日,和企业签订意向书后,元宝在教学楼的楼道里高兴得蹦了起来。
6月9日一早,元宝和同学在袁满老师的带领下步行前往实习的咖啡店,趁着刚开门客人不多,三名实习生快速忙碌了起来。换上工装,元宝开始了清洁工作,认真地擦完每一张桌子后,她将早晨刚刚送到的新鲜面包分门别类码放在面包篮里。
6月9日一早,春锄咖啡店刚刚开门,元宝在客人到来前仔细擦干净每张桌子。
6月9日,春锄咖啡店,元宝将坐垫放置在咖啡店外,供路人免费纳凉。
6月9日,春锄咖啡店,元宝因为剪不开一包咖啡豆有点着急。
6月9日,春锄咖啡店,元宝熟练地洗净餐具并沥水。
6月9日,春锄咖啡店,清洁卫生和理货在一个小时完成,元宝趁还没有客人,享受了一会儿咖啡店内的悠闲时光。
“孩子们虽然动作慢点,但绝对认真……”为做到万无一失,袁满时刻在一旁紧盯学生的一举一动。“有次一位客人带着宠物狗入店,一名实习生吓得尖叫起来,引起店里一阵骚动。”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袁满立刻安抚好学生情绪并向客人说明情况赔礼道歉。“据统计,我国16岁以上培智学生的就业率不足5%。我们非常感谢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绝不能让爱心企业因为孩子们的失误而产生损失。”
6月9日中午,顶着炎炎烈日,袁满带着三名实习生步行前往咖啡店。
6月9日,春锄咖啡店,袁满检查元宝清洗过的刀叉。
6月9日,春锄咖啡店,袁满给元宝整理头发。
经过实习,毕业生们在掌握咖啡机操作、原料保质期管理、清洁消毒流程等标准化知识、独立完成外卖订单分拣打包与餐品核验流程等职业能力和素养都得到显著提升。部分实习生在工作场景中的自我刺激行为频率下降82%;可以主动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服务客人,频次提升了230%,工作服规范穿戴率、准时到岗率达到了100%。下午,客人渐渐多了起来,元宝要帮助店员姐姐进行咖啡制作、席间服务和外卖打包。碰到元宝熟悉的咖啡订单,店员姐姐会让她直接制作。
奶泡在杯中旋转出绵密的漩涡,职教老师的心中,要让孩子们手中的咖啡杯盛满晨曦——哪怕杯底仍有未溶化的糖粒。
6月9日,春锄咖啡店,元宝打包好外卖等待快递员的到来。
6月9日,春锄咖啡店,一名客人得知元宝的真实情况后,对其赞赏有加。
6月9日,在咖啡店忙活了一天,元宝非常开心。
6月9日,袁满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辅导元宝写下《实习手册》,复盘当日工作和情绪状况。
6月9日,元宝写下《实习手册》,复盘当日工作和情绪状况。
元宝的口述实习日记
“特教”少年们的困局
“老师好……听不清楚……”在袁满的微信中保存着一名叫帅帅的毕业生发来的信息。这个脊柱手术过的孤独症少年,被低保家庭“拴”在家中。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拒绝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甚至提出要把孩子送到养老院,班主任宗老师被气哭了。在北京市盲人学校的三年间,她教会了帅帅购物、冲咖啡、独立洗澡。可如今,帅帅唯一的社交就是给老师发微信;而且随着社会交往的减少,帅帅的口齿越来越不清楚。“本身孤独症少年就很难找到工作。如果不能抓住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这个窗口期,更多少年只能困在‘毕业回家圈养’的困境中。他们中大部分会随着与社会的逐步脱节,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也就是说,前些年老师家长的种种努力,也就付诸东流了。”
北京盲人学校的前身是1874年苏格兰基督教圣公会肢残人传教士穆·威廉创建的“瞽叟通文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残疾人学校。
6月9日,北京盲人学校实训室,宗老师带元宝温习研磨咖啡豆的方法。
6月9日,北京盲人学校实训室,元宝用滤纸过滤研磨细腻的咖啡粉。
袁满惋惜地说道,“对于我们特教教师来说,教孩子们做咖啡、做蛋糕、洗车这些技能并不是最要紧的,从职教的内核来说,我们要教的是通用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但目前职教领域仍然没有课标、没有教材,为填补缺口,袁满参与全国20余所特校教师编写的《职业样本》——咖啡师、理货员、面点师等20种岗位的“生存指南”。这群特教教师凭借一腔责任与热情“抱团取暖”。预计该项目将惠及数十所特教学校,助力上千名特教学生。在袁满看来,更迫切的是推动“职特融通”普及。普通职高与特教的融合很多难题将迎刃而解。“职高有企业资源,我们有康复技术,职高教授就业技术,我们负责特教生的情绪管理,这简直都是绝配!”
6月9日,北京盲人学校实训室,陈老师辅导元宝使用模拟咖啡店收银系统。
6月9日,北京盲人学校实训室,元宝和同学温习超市理货课程。
6月9日,元宝制作了一杯冰美式咖啡送给最喜欢的茹老师,老师则送给了她一块大西瓜。
脚下有路心中有光
“每位家长都是专家,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为孩子们在康复训练、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和工作就业等方面争取社会和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愿孩子们脚下有路,心中有光。”6月20日,元宝的爸爸作为家长代表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讲话,“对于我们来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等我们老了走了之后,孩子怎样生存”。一名家长曾经悲观地和老师说,只是希望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对于孤独症孩子家长,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能真正落地的支持。比如用人单位给孤独症员工设置半年过渡性适应期等就业支持,针对用人单位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政府主导的终生托付机制的建立等都是家长们所期盼的。
6月20日,北京盲人学校毕业典礼上,毕业生热泪盈眶,对校园和老师难说再见。
6月20日,北京盲人学校毕业典礼上,元宝从校领导手中接过毕业证书。
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们收到了校领导送上的毕业证书和老师们的真挚祝福。离别的歌曲声中,不少孩子伤心落泪,不舍得与老师说再见。在鲜花与掌声背后,所有人都知道少年们的就业长征才刚刚开始。
6月20日,毕业典礼后,元宝和老师同学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