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商战别只盯着免费奶茶了 产业链承压引关注
外卖商战中,免费奶茶等营销手段虽能吸引消费者眼球,但产业链承压问题同样值得关注,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卖平台需要更多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成本压力以及运营效率等问题,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商家也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寻求创新策略以应对压力。
近期,关于“外卖商战差不多就行了呗”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以下是综合用户态度、行业影响和多方观点的核心分析。
用户在享受“0元奶茶”“满25减24”等补贴红利的同时,也表现出矛盾心态。一些消费者单日薅到多张免单券,囤积奶茶、炸鸡等商品,戏称“被资本当猪养肥”。有网友呼吁商战延续,甚至建议拓展至健身房、演唱会门票等领域。然而,高频消费高糖高热量食品引发了健康焦虑,如“再喝要糖尿病了”“喝到厌倦想吐”。非核心城区用户因配送限制无法参与,学生群体受校园禁外卖政策影响,感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场商战对产业链产生了巨大冲击。奶茶店单日涌入数百订单,员工连续工作超12小时,出现过劳状态,网友称为“首批受害者”。蜜雪冰城、益禾堂等门店打包台纸袋堆积如山,自提顾客排长队。骑手收入分化明显,部分骑手日收入达千元,主要来自高温补贴、冲单奖励。京东等平台补贴退坡后,骑手积极性下降,直言“需持续补贴才有人跑”。商家陷入两难境地,部分商家需承担补贴成本,低价订单挤压利润;连锁品牌借势扩张,中小商家生存艰难。
从商战本质来看,这是一场流量争夺而非单纯外卖盈利的竞争。京东以“0佣金+骑手五险一金”切入,试图用高频外卖引流至电商主业,对抗美团闪购的“小时达”冲击。淘宝整合饿了么推出“闪购”,用500亿补贴吸引用户高频打开淘宝,带动日活暴涨5000万。美团则通过餐饮订单巩固即时零售份额(占市场70%),但闪购业务受阿里冲击明显。补贴峰值期日订单超2.2亿单(日常约1亿单),美团、阿里、京东日单量分别为1.2亿、8000万、2500万单。高盛测算,2025年平台亏损或超千亿,战局可能持续至9月,后续转向服务差异化竞争。
监管与社会反思也逐渐显现。5月五部门约谈平台,批评“二选一”垄断、骑手权益缺失等问题,要求停止恶性补贴。央视呼吁行业“卷创新而非价格”,避免内耗损害产业链。支持方认为,竞争创造就业,激活消费潜力,推动即时零售规模突破万亿。反对方则担忧,资本狂欢透支行业健康,消费者形成价格依赖,中小商家或成最终代价。
这场战争表面是外卖价格战,实则是互联网巨头对用户使用习惯和即时零售入口的争夺。短期内,消费者受益、从业者承压、资本烧钱;长期需平衡效率与公平,避免“薅羊毛-健康透支-行业内卷”的恶性循环。监管与市场需共同探索:补贴退潮后,谁能真正以服务与创新赢得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