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才知道古代也有冰箱 古人智慧消夏

访客 2025-07-13 13:27:03 79787
古代也有冰箱,古人智慧消夏,他们利用自然冷却原理,创造出冰鉴等冷藏器具来储存食物和饮品,以应对炎热的夏季,这些古代冰箱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展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创造性,这一发现让我们更加钦佩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国古代确实存在冰箱和冷饮。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提到“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描述了酒糟中榨出清酒再通过冰鉴冰冻后的醇香清凉。《周礼》中也记载了“六饮”,其中包含冰镇米酒和饮料。而“冰鉴”就是古代的冰箱。

才知道古代也有冰箱 古人智慧消夏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描绘了侍女手捧“酥山”的场景。我们现在所说的冰箱是电动制冷设备,但早在电冰箱产生之前,古人就已经使用冰箱了,只是叫法不同。我国最早的冰箱是用青铜铸成的大型盛冰容器——冰鉴。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冰鉴被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冰鉴在暑天用来盛冰置放食物饮品,《周礼·天官·凌人》中也有相关记载。

唐宋时期,皇家和民间的藏冰活动规模庞大。夏天时,大量的冰雪从冰窖中取出供给使用,民间的冰雪买卖也非常活跃,促进了冰食的发展和普及。唐代杜甫诗句“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描绘了贵族制作消夏冷饮的场景。当时最著名的冷饮是“饮子”,如香薷饮、紫苏饮等,多选用香料和保健解暑药材。北宋都城汴梁的饮子店颇受欢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也有一家挂着饮子招牌的小铺。苏轼的诗句“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描述了他亲手制作的门冬饮子,具有润肺祛暑的功效。

五代诗人和凝在《宫词百首》中提到的“酥山”不仅清凉解暑,还富含营养。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有侍女手捧插着花朵的“酥山”。文献记载,“酥山”最底层是冰,上面覆盖奶油、酥油,并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酥”与今天的奶油、黄油接近,是一种乳制品,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除了白色的“酥山”,还有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提到多种冰食,如乳糖真雪、刨冰、酥山冰等。乳糖真雪类似于现代的冰激凌,刨冰则是将冰块刨成雪花状,淋上牛乳、糖浆或果汁,配以各种水果、干果等,口感细腻、清凉甜润。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咏酥》一诗中生动描述了“冰酪”的形态与口感:“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明清时期,冷饮已在民间广泛普及。清代郝懿行《都门竹枝词》中写道:“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到酷暑,京城便有小贩担冰吆卖,称为“冰胡儿”。还有乌梅汤、饮子里加块冰等,普通人家也能享用。

如今,冰箱已成为家庭必备用品,冷饮食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阅读
分享